<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第下的詩詞(293首)

    241 《送廖八下第歸衡山》 宋·歐陽修

    曾作關中客,嘗窺百二疆。
    自言秦隴水,能斷楚人腸。
    失意倦京國,羇愁成鬢霜。
    何如伴征鴈,日日向衡陽。

    242 《送黎生下第還蜀》 宋·歐陽修

    黍離不復雅,孔子修春秋。
    扶王貶吳楚,大法加諸侯。
    妄儒泥於魯,甚者云黜周。
    大旨既已矣,安能討源流。

    243 《送刁紡戶掾太常下第》 宋·范仲淹

    精鑒本非深,英僚暫此沉。
    火炎方試玉,沙密偶遺金。
    豈累青云器,猶孤白雪音。
    敢希蘇季子,潛有激儀心。

    244 《侄宰與外甥蔡駰下第東歸》 宋·梅堯臣

    事莫必有勝,必勝難可持。
    邇來罕相見,世上多夸馳。
    黃金鑄佩印,白玉刻佩龜。
    朝見恃赫赫,夕見同蚩蚩。
    方得靡不羨,既處焉所施。
    此理非一日,更後當應知。
    志士無終窮,斯言非爾欺。

    245 《送湯延賞秀才下第歸》 宋·梅堯臣

    參差綠柳上,撩亂黃鸚飛。
    失意暫時屈,獨嗟千里歸。
    淮船行欲馳,江鮆去應肥。
    謝朓吾鄉守,欣欣見彩衣。

    246 《送方云秀才下第》 宋·梅堯臣

    從來釣者意,豈不在得魚。
    餌寡魚口多,曾非投竿疏。
    向登百金貴,首尾必吹墟。
    竭澤古所戒,但保腹中書。
    風雷變有詩,且復歸孟豬。

    247 《送甥蔡駰下第還廣平》 宋·梅堯臣

    爾持金錯刀,不入鵝眼貫。
    已遭俗棄擲,妄意堪憤惋。
    他時有識別,終必為寶玩。
    懷之歸河朔,慎勿輒熔鍛。
    改作毛遂錐,穎脫奚足算。

    248 《送施縡秀才下第》 宋·梅堯臣

    君嘗老於敵,輕彼群兒嬉。
    堅銳不可恃,屢北還自疲。
    胸中多奇秘,既衂何所為。
    東走滄海上,夏果采荔枝。
    奉親樂無涯,豈愧祿仕遲。

    249 《送下第親舊》 宋·梅堯臣

    花開風雨惡,坐見紛紛落。
    明日結子時,又復有脫萼。
    莫嗟樹漸老,樹老子亦著。
    共愛西枝繁,不數東枝弱。
    他年會有春,卻看西枝薄。

    250 《外兄施伯侃下第赴并門叔父招》 宋·梅堯臣

    共是干時者,同為失意人。
    言趨太原召,如忍宛陵親。
    笳鼓聽臨塞,琴書未離身。
    別君無斗酒,當識士安貧。

    251 《送劉定賢良下第赴廣陵令》 宋·梅堯臣

    劉蕡不登科,眾口誦其策。
    得者為之差,聞者為之惜。
    摧藏一時屈,論議千古白。
    至今簡篇中,一字不敢易。

    252 《方汝一下第餞詩盈軸余亦繼作》 宋·劉克莊

    紛紛肉馬上青天,驥耳雙垂亦可憐。
    郊豈因窮吟遂輟,荬雖不第策猶傳。
    會須有集鳴當世,肯為無媒怨盛年。
    斗氣燭君文卷里,更于何處覓龍泉。

    253 《贈周伯玉下第》 宋·王令

    京塵漠無聊,客書聞報罷。
    拔身眾人後,載水千里下。
    微裝困無余,歸馬劇連跨。
    邈無失時嘆,抗舉與俗謝。

    254 《李仁甫賦詩送其子塾下第歸次韻為贈》 宋·周必大

    余力猶能誦稗官,奧篇隱帙復何難。
    求賢正市千金駿,當賦終征百羽摶。
    喚渡吳江秋水漲,解鞍蜀道雪山寒。
    歸來趁賀郎罷相,東閣重尋一笑歡。

    255 《次子有下第韻》 宋·洪咨夔

    東風換骨立成仙,五色終迷自古然。
    龍變未符今舉讖,鶴來當驗后科緣。
    情如中酒宜親酒,命合腰錢會有錢。
    許買娉婷供老伴,不妨遲得兩三年。

    256 《別顏慥下第》 宋·蔡襄

    四上不登第,漂流二十年。
    依依去國恨,杯酒春風前。

    257 《送李知章下第歸河北》 宋·晁補之

    斗雞擊劍鄴王臺,萬古英雄死不埋。
    子去悲歌宜有和,露螢白首亦常材。

    258 《送人下第歸吳》 宋·寇準

    鶯老計還失,負書歸故鄉。
    杏園無近路,澤國有高堂。
    白鳥迷幽浦,寒猿叫夕陽。
    離懷休墮淚,春草正茫茫。

    259 《送友生下第南歸》 宋·寇準

    頻頻退禮闈,此去欲忘機。
    霄漢貧難達,江湖老獨歸。
    程遙秋浪疊,村暝夜燈微。
    應使為儒者,翻悲苦業非。

    260 《聞李安下第因有所感》 宋·魏野

    客攜春榜至,開處倚柴荊。
    未看御題目,先尋君姓名。
    本期鄰狀首,敢嘆滯文明。
    不會玄穹意,默然空愴情。

    * 關于第下的詩詞 描寫第下的詩詞 帶有第下的詩詞 包含第下的古詩詞(29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