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長珠箔漏聲疏,案上蘇文恣卷舒。時有佳篇符睿思,便將團扇作行書。
暑衣先進圣皇宮,時服分頒百執同。惟有清躬衣浣濯,更令蠶織被華戎。
攬衣切切念絲棼,當饋孜孜恤暑耘。今歲麥收蠶又熟,萬方何以答吾君。
御前曾刻百篇書,可但常披無逸圖。二帝三王俱寶鑒,江心百煉定何須。
東城謾祀漢蒼梧,南楚空憐屈大夫。何似賢才遍中外,自然朝野足歡娛。
水殿開筵酒泛蒲,冰盤進膳黍纒菰。六宮莫度新翻曲,只詠明州瑞麥圖。
嘗記唐家逢五日,近臣藩鎮貢衿鞶。吾君教樸無來獻,卻疊香羅賜百官。
三殿晨開錫宴初,太官順節進龜魚。微臣筆力慚燕許,謾賦群官上玉除。
春殿曾收最上科,甘泉扈駕早鳴珂。金陵已奏三年課,玉燭宜調四氣和。
家傳圯上一編書,二紀論思只緒馀。此去籌帷方倚重,赤松那得便從渠。
歸粟招提刻翠珉,羯胡稽首嘆名臣。今聞整轡登廊廟,應有先聲讋四隣。
管籥分來二十年,何人從此得朝天。介圭入覲由公始,莫把題名取次鐫。
曾以詩書化蜀人,更恢文教大江垠。諸生亦有如何武,爭詠三章轉上聞。
心正能教筆不欹,古來書法獨公知。顏筋柳骨留蕭寺,總是甘棠去后思。
尺一催歸侍冕旒,邦人無路止前騶。卻因遙祝南山壽,小作臺城十日留。
延英引對寵章新,都下傳觀拜輔臣。沙路緩驅金腰褭,閣間新上玉麒麟。
公門如海亦如龍,解榻鈴齋獨見容。慚愧深知何以報,歲寒千尺澗邊松。
欲驅羸馬從金鞍,顧藉微官進自難。但愿斯民均暖律,小儒不嘆廣文寒。
寶典推重五,歡聲沸六宮。等閑調玉瑟,聊助舜琴風。
何處宜佳節,風光大內家。爭新九子粽,競巧五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