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水的詩詞(4776首)

    701 《三月曲宴得尊字》 唐·盧照鄰

    風煙彭澤里,山仲長園。
    由來棄銅墨,本自重琴尊。
    高情邈不嗣,雅道今復存。
    有美光時彥,養德坐山樊。

    702 《隴頭》 唐·盧照鄰

    隴阪高無極,征人一望鄉。
    關河別去,沙塞斷歸腸。
    馬系千年樹,旌懸九月霜。
    從來共嗚咽,皆是為勤王。

    703 《王師渡漢經襄陽》 唐·李百藥

    導漾疏源遠,歸海會流長。
    延波接荊夢,通望邇沮漳。
    高岸沉碑影,曲溆麗珠光。
    云昏翠島沒,廣素濤揚。

    704 《三日曲侍宴應制》 唐·閻朝隱

    三月重三日,千春續萬春。
    圣澤如東海,天文似北辰。
    荷葉珠盤凈,蓮花寶蓋新。
    陛下制萬國,臣作心人。

    705 《山粉圖》 唐·陳子昂

    山圖之白云兮,若巫山之高丘。
    紛群翠之鴻溶,又似蓬瀛海之周流。
    信夫人之好道,愛云山以幽求。

    706 《送李侍郎迥秀薛長史季昶同賦得字》 唐·張說

    漢郡接胡庭,幽并對烽壘。
    旌旗按部曲,文武惟卿士。
    薛公善籌畫,李相威邊鄙。
    中冀分兩河,長城各萬里。
    藉馬黃花塞,蒐兵白狼
    勝敵在安人,為君汗青史。

    707 《隴頭》 唐·沈佺期

    隴山飛落葉,隴雁度寒天。
    愁見三秋,分為兩地泉。
    西流入羌郡,東下向秦川。
    征客重回首,肝腸空自憐。

    詠物懷古

    708 《從驩州廨宅移住山間亭贈蘇使君》 唐·沈佺期

    遇坎即乘流,西南到火洲。
    鬼門應苦夜,瘴浦不宜秋。
    歲貸胸穿老,朝飛鼻飲頭。
    死生離骨肉,榮辱間朋游。

    709 《奉和李右相中書壁畫山》 唐·孫逖

    廟堂多暇日,山契中情。
    欲寫高深趣,還因藻繪成。
    九江臨戶牖,三峽繞檐楹。
    花柳窮年發,煙云逐意生。

    710 《渭西別李侖》 唐·崔國輔

    隴右長亭堠,山陰古塞秋。
    不知嗚咽,何事向西流。

    711 《陸渾亭》 唐·祖詠

    晝眺伊川曲,巖間霽色明。
    淺沙平有路,流漫無聲。
    浴鳥沿波聚,潛魚觸釣驚。
    更憐春岸綠,幽意滿前楹。

    712 《題韓少府亭》 唐·祖詠

    梅福幽棲處,佳期不忘還。
    鳥吟當戶竹,花繞傍池山。
    氣侵階冷,松陰覆座閑。
    寧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間。

    713 《晚泊金陵亭》 唐·祖詠

    江亭當廢國,秋景倍蕭騷。
    夕照明殘壘,寒潮漲古濠。
    就田看鶴大,隔見僧高。
    無限前朝事,醒吟易覺勞。

    714 《送皇甫曾游襄陽山兼謁韋太守》 唐·李頎

    峴山枕襄陽,滔滔江漢長。
    山深臥龍宅,凈斬蛟鄉。
    元凱春秋傳,昭明文選堂。
    風流滿今古,煙島思微茫。

    715 《隴頭送別》 唐·儲光羲

    相送隴山頭,東西隴流。
    從來心膽盛,今日為君愁。
    暗雪迷征路,寒云隱戍樓。
    唯馀旌旆影,相逐去悠悠。

    716 《安州道中經浐有懷》 唐·劉長卿

    征途逢浐,忽似到秦川。
    借問朝天處,猶看落日邊。
    映沙晴漾漾,出澗夜濺濺。
    欲寄西歸恨,微波不可傳。

    717 《使還至菱陂驛渡浉作》 唐·劉長卿

    清川已再涉,疲馬共西還。
    何事行人倦,終年流閑。
    孤煙飛廣澤,一鳥向空山。
    愁入云峰里,蒼蒼閉古關。

    718 《龍門八詠·西渡》 唐·劉長卿

    搖鏡光,纖鱗如不隔。
    千龕道傍古,一鳥沙上白。
    何事還山云,能留向城客。

    719 《龍門八詠·渡》 唐·劉長卿

    日暮下山來,千山暮鐘發。
    不知波上棹,還弄山中月。
    連白云,東南遠明滅。

    720 《留題李明府霅溪堂》 唐·劉長卿

    寥寥此堂上,幽意復誰論。
    落日無王事,青山在縣門。
    云峰向高枕,漁釣入前軒。
    晚竹疏簾影,春苔雙履痕。

    * 關于水的詩詞 描寫水的詩詞 帶有水的詩詞 包含水的古詩詞(477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