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木瀆的詩詞(62首)

    1 木瀆道中風雨震雷大作》 宋·范成大

    惡風奔云何壯哉,溪水欲立山欲摧。
    石岸迸裂纜邊樹,胡床動搖船底雷。
    靈巖塔后雨腳掛,胥口廟前浪花來。
    篷漏衣沾不足惜,酒瓶傾倒愁空罍。

    2 《晚登木瀆小樓》 宋·范成大

    萬象當樓黼繡張,闌干一士立蒼茫。
    云堆不動山深碧,星出無多月淡黃。
    宿鳥盡時猶數點,歸鴻驚處更斜行。
    松陵政有鱸魚上,安得長竿坐釣航?

    3 《題平江府靈巖寺》 宋·白玉蟾

    萬松挾嶺壯招提,上有琴臺與墨池。
    佛殿尚存今智積,姓宮曾館古西館。
    太湖遠水如奩鏡,木瀆平田似局棋。
    策杖訪回無際塔,日晡聊看草書碑。

    4 《河瀆神·風緊雁行高》 清·納蘭性德

    風緊雁行高,無邊落木蕭蕭。
    楚天魂夢與香消,青山暮暮朝朝。
    斷續涼云來一縷,飄墮幾絲靈雨。
    今夜冷紅浦溆,鴛鴦棲向何處?

    典故寫景抒情盼望

    5 《滬瀆龍王廟晚眺》 明·袁凱

    滬瀆高城今已殘,獨余木葉灑驚湍。
    風云浩蕩時將暮,江水蕭條龍亦蟠。
    千里吳鄉多戰伐,孤舟蜀客轉饑寒。
    弊裘涕淚兼新舊,終日思家敢怨嘆。

    6 《游江瀆廟用故侯吳龍圖韻》 宋·袁說友

    馬嘶楊柳泊林塘,六月城南趁曉涼。
    萬古叢祠千木暗,五風十雨一爐香。
    翚飛棟宇新輪奐,鼓奏犧牲薦豆觴。
    努力為民祈福地,年豐今已格陰陽。

    7 《熙寧望祭岳鎮海瀆十七首》 隋代·佚名

    盛德惟木,勾芒御神。
    沂貸淮海,厥功在民。
    爰熙壇坎,主對庶神。
    于以歆格,靈貽具臻。

    8 《熙寧望祭岳鎮海瀆十七首》 隋代·佚名

    我樂我神,簋俎腥饔。
    日神之還,西土是宮。
    于蕃禽魚,于衍草木。
    富我藪孫,滋我高陵。

    9 《熙寧望祭岳鎮海瀆十七首》 隋代·佚名

    盛德惟木,勾芒御神。
    沂貸淮海,厥功在民。
    爰熙壇坎,主對庶神。
    于以歆格,靈貽具臻。

    10 《熙寧望祭岳鎮海瀆十七首》 隋代·佚名

    我樂我神,簋俎腥饔。
    日神之還,西土是宮。
    于蕃禽魚,于衍草木。
    富我藪孫,滋我高陵。

    11 《早發淮口望盱眙》 唐·駱賓王

    養蒙分四瀆,習坎奠三荊。
    徙帝留馀地,封王表舊城。
    岸昏涵蜃氣,潮滿應雞聲。
    洲迥連沙靜,川虛積溜明。

    12 《南池(在閬中縣東南,即彭道將魚池)》 唐·杜甫

    崢嶸巴閬間,所向盡山谷。
    安知有蒼池,萬頃浸坤軸。
    呀然閬城南,枕帶巴江腹。
    芰荷入異縣,粳稻共比屋。

    13 《南池(在閬中縣東南,即彭道將魚池)》 唐·杜甫

    崢嶸巴閬間,所向盡山谷。
    安知有蒼池,萬頃浸坤軸。
    呀然閬城南,枕帶巴江腹。
    芰荷入異縣,粳稻共比屋。

    14 《觀放魚歌》 唐·盧仝

    常州賢刺史,從諫議大夫除。
    天地好生物,刺史性與天地俱。
    見山客,狎魚鳥。

    15 《吳中苦雨因書一百韻寄魯望》 唐·皮日休

    全吳臨巨溟,百里到滬瀆。
    海物競駢羅,水怪爭滲漉。
    狂蜃吐其氣,千尋勃然蹙。
    一刷半天墨,架為欹危屋。

    16 《吳中苦雨因書一百韻寄魯望》 唐·皮日休

    全吳臨巨溟,百里到滬瀆。
    海物競駢羅,水怪爭滲漉。
    狂蜃吐其氣,千尋勃然蹙。
    一刷半天墨,架為欹危屋。

    17 《綿竹山四十韻》 唐·吳融

    綿竹東西隅,千峰勢相屬。
    崚嶒壓東巴,連延羅古蜀。
    方者露圭角,尖者鉆箭簇。
    引者蛾眉彎,斂者鳶肩縮。

    18 《大蜀皇帝潛龍日述圣德詩五首》 唐·貫休

    岳瀆殊祥日月精,入堯金鏡佐休明。
    衣嚴黼黻皇恩重,劍折芙蓉紫氣橫。
    玉甃金湯山岳峻,花藏臺榭管弦清。

    19 《三都賦》 魏晉·左思

    總序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
    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
    ”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也。

    辭賦精選地名言志諷刺

    20 《后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唐·韓愈

    三月十六日,前鄉貢進士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
    愈聞周公之為輔相,其急于見賢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發。
    天下之賢才皆已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無虞,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賓貢,天災時變、昆蟲草木之妖皆已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風俗皆已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鳳龜龍之屬皆已備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憑叔父之親,其所輔理承化之功又盡章章如是。
    其所求進見之士,豈復有賢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賢于周公而已,豈復有賢于時百執事者哉?豈復有所計議、能補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聞見,思慮有所未及,以負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

    古文觀止書信抒憤

    * 關于木瀆的詩詞 描寫木瀆的詩詞 帶有木瀆的詩詞 包含木瀆的古詩詞(6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