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無門下的詩詞(2827首)

    341 《寄何紹馀》 唐·林寬

    雁過君猶未入城,清賢門下舊知名。
    風波凍馬遙逢見,革橐饑僮尚挈行。
    住在閑坊無轍跡,別來何寺有泉聲。
    芙蓉苑北曲江岸,期看終南新雪晴。

    342 《和胥門閑泛》 唐·陸龜蒙

    細槳輕撶下白蘋,故城花謝綠陰新。
    豈無今日逃名士,試問南塘著屟人。

    343 《和胥門閑泛》 唐·陸龜蒙

    細槳輕撶下白蘋,故城花謝綠陰新。
    豈無今日逃名士,試問南塘著屟人。

    344 《問古》 唐·秦韜玉

    大底榮枯各自行,兼疑陰騭也難明。
    無門雪向頭中出,得路云從腳下生。
    深作四溟何浩渺,高為五岳太崢嶸。
    都來總向人間看,直到皇天可是平。

    宋詞三百首女子

    345 《送人下第歸江州》 唐·許彬

    名高不俟召,操賦獻君門。
    偶屈應緣數,他人盡為冤。
    新春城外路,舊隱水邊村。
    歸去無勞久,知音待更論。

    346 《下第寄池州鄭員外》 唐·杜荀鶴

    省出蓬蒿修謁初,蒙知曾不見生疏。
    侯門數處將書薦,帝里經年借宅居。
    未必有詩堪諷誦,只憐無援過吹噓。
    如今足得成持取,莫使江湖卻釣魚。

    347 《春早寄華下同人》 唐·裴說

    正是花時節,思君寢復興。
    市沽終不醉,春夢亦無憑。
    岳面懸青雨,河心走濁冰。
    東門一條路,離恨鎮相仍。

    友情豪邁地點月亮宴會

    348 《春早寄華下同人》 唐·裴說

    正是花時節,思君寢復興。
    市沽終不醉,春夢亦無憑。
    岳面懸青雨,河心走濁冰。
    東門一條路,離恨鎮相仍。

    349 《前漢門·曲逆侯》 唐·周曇

    社肉分平未足奇,須觀大用展無私。
    一朝如得宰天下,必使還如宰社時。

    350 《晉門·賈后》 唐·周曇

    賈后甘為廢戮人,齊王還殺趙王倫。
    一從天下無真主,瓜割中原四百春。

    351 《早春寄華下同志》 唐·湯悅

    正是花時節,思君寢復興。
    市沽終不醉,春夢亦無憑。
    岳面懸清雨,河心走濁冰。
    東門一條路,離恨正相仍。

    352 《宿東林寺(一作云門雪夜)》 唐·靈澈

    天寒猛虎叫巖雪,林下無人空有月。
    千年像教今不聞,焚香獨為鬼神說。

    353 《宿東林寺(一作云門雪夜)》 唐·靈澈

    天寒猛虎叫巖雪,林下無人空有月。
    千年像教今不聞,焚香獨為鬼神說。

    354 《別盧使君》 唐·貫休

    杜宇聲聲急,行行楚水濆。
    道無裨政化,行處傲孤云。
    幸到膺門下,頻蒙俸粟分。
    詩雖曾引玉,棋數中埋軍。

    355 《別盧使君》 唐·貫休

    杜宇聲聲急,行行楚水濆。
    道無裨政化,行處傲孤云。
    幸到膺門下,頻蒙俸粟分。
    詩雖曾引玉,棋數中埋軍。

    離別贊揚友人憤懣

    356 《上東林和尚》 唐·貫休

    讓紫歸青壁,高名四海聞。
    雖然無一事,得不是要君。
    道只傳伊字,詩多笑碧云。
    應憐門下客,馀力亦為文。

    357 《和毛學士舍人早春》 唐·貫休

    陋巷冬將盡,東風細雜籃。
    解牽窗夢遠,先是澗梅諳。
    茶癖金鐺快,松香玉露含。
    書齋山帚撅,盤饌藥花甘。

    358 《寄洛下王彝訓先輩二首》 唐·齊己

    賈島存正始,王維留格言。
    千篇千古在,一詠一驚魂。
    離別無他寄,相思共此門。
    陽春堪永恨,郢路轉塵昏。

    359 《荊門勉懷寄道林寺諸友》 唐·齊己

    榮枯得失理昭然,誰斅離騷更問天。
    生下便知真夢幻,老來何必嘆流年。
    清風不變詩應在,明月無蹤道可傳。
    珍重匡廬沃洲主,拂衣拋卻好林泉。

    360 《念奴嬌》 宋·秦觀

    畫橋東過,朱門下,一水閑縈花草,獨駕一舟千里去,心與長天共渺。
    乍暖扶春,輕寒弄曉,是處人蹤少。
    黯然望極,酒旗茅屋斜嬝。
    少年無限風流,有誰念我,此際情難表。

    * 關于無門下的詩詞 描寫無門下的詩詞 帶有無門下的詩詞 包含無門下的古詩詞(282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