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峰的詩詞(1208首)

    481 《游九》 宋·釋紹曇

    攀石捫蘿入杳冥,凌虛潛覺膽魂驚。
    險崖擷瀑瑤花碎,枯葉翻霜錦樹榮。
    汲水僧歸龍洞去,采薇人踏虎蹤行。
    風流二老遺音在,度曲松濤萬壑清。
    雙磵奔流戰玉龍,浮屠云鎖翠千重。
    只將一疏傳天下,大覺驢年識九

    482 《飛來猿》 宋·釋文珦

    恐山還欲去,著爾慰山靈。
    掛處頻分影,吟時不見形。
    愁外遠,巴峽夢中青。
    月下三聲苦,幽人卻要聽。

    483 《湖寺上方通玄頂》 宋·釋文珦

    頂非人世,青山滿目多。
    塔層侵樹影,鐘響度湖波。
    心外元無境,詩成亦是魔。
    禪翁清凈耳,渾不聽笙歌。

    484 《雷》 宋·釋文珦

    不定似飛蓬,還來宿此
    霜斯孤客枕,風亂四山鐘。
    好夢如冰薄,歸心與酒濃。
    舊房誰占住,門有最長松。

    485 《即覺庵子中居士來訪妙之西既去作六言五首》 宋·釋正覺

    越境能來訪我,扶筇頗肖游僧。
    得與坐間語味,諒其胸底懷冰。

    486 《即覺庵子中居士來訪妙之西既去作六言五首》 宋·釋正覺

    夢曉寒松掛月,心秋古井含津。
    至道百家合轍,同風千里成鄰。

    487 《即覺庵子中居士來訪妙之西既去作六言五首》 宋·釋正覺

    欲下前時雪磴,重開向日風翎。
    此去丁寧華鳥,莫來狼藉春庭。

    488 《即覺庵子中居士來訪妙之西既去作六言五首》 宋·釋正覺

    歸來三徑春草,夢臥一團雨蓑。
    白發暗移玉燭,昏窗凈洗金波。

    489 《即覺庵子中居士來訪妙之西既去作六言五首》 宋·釋正覺

    世外道人有在,庵中瓶粟無儲。
    過客未容空去,挽衣相與分蔬。

    490 《解兄之雪禮本師》 宋·釋正覺

    南山去見雪師,古澗寒泉瞪目時。
    徹底無痕才識己,轉身有路復名誰。
    子歸父處那求顧,云向山來不待吹。
    西舍機鳴聊織錦,梭臍陰陰細飛絲。

    491 《近晴雪》 宋·舒岳祥

    小樓周匝玉屏開,木落林巒入座來。
    欲喚老關商略此,兩高并致佳哉。

    492 《雪竇妙高詩》 宋·孫應時

    絕壑高巖面面雄,一孤起白云中。
    山連飛瀑斜通寺,人在危欒半倚空。
    把酒登臨非易得,題詩摹寫最難工。
    誰知妙意無窮盡,都在幽人全笛風。

    493 《又題祤禪客龜圖》 宋·王洋

    不用丹青染素翰,疏煙分染碧云端。
    一千里地鏡中鎮,三十六天半寒。
    巢露葉中呈物象,濾羅帶畔疊木巒。
    人間此是清涼藥,時向塵中為展看。

    494 《孫叔誠宰南過信道諸暨舊事往往能記拙詩因》 宋·王洋

    身是前身念已非,相逢喜誦昔年詩。
    心情似舊知無日,兒女成行能幾時。
    政事便須書竹帛,功名何必問著龜。
    盱江風月時分寄,免隔關河費夢思。

    495 《游龜》 宋·王洋

    下徹靈根上太虛,斑分碧落照塵區。
    要知一覽境,不用重看雁蕩圖。

    496 《新隱四首·南》 宋·王洋

    郭外溪流溪外山,山長在白云間。
    開懷幸對百年友,屈指何憂一日顏。
    煩燠尚寬秋占野,林巒欲暮鳥知還。
    夜歸猶隔溪橋水,不記重門欲上關。

    497 《雁山紀游七首·靈寺》 宋·薛嵎

    神功開地秘,怪石盡為
    佛界虛空造,龍居十二重。
    睛瞳隨境役,蟾兔及秋逢。
    卻憶謝靈運,嶺頭迷去蹤。

    498 《由真隱至枕寺》 宋·喻良能

    南國清秋杪,長林翠靄重。
    嬾黃千頃稻,深碧萬株榕。
    峽水風前急,方山雨后濃。
    征鞍何所憩,蕭寺枕孤

    499 《由真隱至枕寺》 宋·喻良能

    野外初涼冷,征衫亦未重。
    檀欒溪上竹,勃窣道邊榕。
    秋意撩人切,嵐光潑眼濃。
    更尋天竺寺,卻憶此高

    500 《湖口主簿劉君少魏以皂湖石二見遺其一盤拗》 宋·喻良能

    片石來從鳳枳家,天然崖窾自唅呀。
    從今喻子新三洞,不減坡翁舊九華。

    * 關于峰的詩詞 描寫峰的詩詞 帶有峰的詩詞 包含峰的古詩詞(120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