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巖下的詩詞(62首)

    41 《又戲題下巖》 宋·黃庭堅

    往往攜家來托宿,裙襦參錯佛衣巾。
    未嫌滿院油頭臭,蹋破苔錢最惱人。

    42 《自上封下福巖道旁訪李鄴侯書堂山路榛合不可》 宋·張栻

    石壁巉巖路已荒,人言相國舊書堂。
    臨機自古多遺恨,妙策當年取范陽。

    43 《相識有遺予以紫石硯者謂是下巖石名日玉斗予》 宋·鄭剛中

    眼如鸜鵒色如肝,此語傳聞謾有年。
    李觀匣中方念住,范增撞后豈知全。
    臨池欲試曾親滴,把墨重看未忍研。
    何幸卻同郴筆句,貯云含霧到封川。

    44 《云安下巖二首》 宋·馮時行

    系纜江沙靜,杖藜巖谷春。
    花依竹色好,草入漲痕新。
    占筍苔初破,嘗梅客遽顰。
    篙師勿槌鼓,幽興苦留人。

    45 《云安下巖二首》 宋·馮時行

    曩游成斷夢,再至是陳人。
    攬影追前跡,尋詩指舊塵。
    孤松難破凍,細草易生春。
    晴日江天好,憑欄愁更新。

    46 《下巖》 宋·李流謙

    掃云躋絕磴,倚竹破蒼苔。
    凍澀冰簾卷,塵侵佛閣摧。
    僧殘無給侍,墨妙雜輿臺。
    就使匆匆去,猶勝不一來。

    47 《過曾季永見壁間張安國所書天下第一真仙之巖》 宋·趙蕃

    見井渴已止,投林心更欣。
    行方觸炎熱,坐覺遠塵紛。
    誰滿鵷鷺集,子猶麋鹿群。
    融州在何處,壁字帶巖云。

    48 《過曾季永見壁間張安國所書天下第一真仙之巖》 宋·趙蕃

    不見融州使,無從可寄書。
    仙巖忽逢字,驛騎想非疏。
    室近宜人桂,官勝沖尹驢。
    江南熱猶劇,嶺外比何如。

    49 《游下巖崇封院》 宋·程公許

    鼓枻前春過下巖,空將目力寧云端。
    而今真個巖頭去,領取煙云潑袂寒。

    50 《游下巖崇封院》 宋·程公許

    石扉深鎖一龕云,未必人間只履存。
    持缽欲尋劉道者,鏌铘不住刻舟痕。

    51 《游下巖崇封院》 宋·程公許

    殘麥從渠官奪之,山僧何用怨長饑。
    人間六月紅塵里,無此玉龍千丈飛。

    52 《游下巖崇封院》 宋·程公許

    二蘇屐齒尚班日,憔悴涪翁竄逐還。
    臥虎跳龍遺筆墨,祗今精悍滿江山。

    53 《游下巖崇封院》 宋·程公許

    清虛堂里話襟期,友似蘇黃從可知。
    墨寶惜無人愛護,漫令繞寺覓殲碑。

    54 《小酌敬巖梅下和立齋韻》 宋·王柏

    化工忘慘舒,但起姑息念。
    一冬漏陽和,未識六花片。
    屈指不十日,冉冉歲華禪。
    我聞敬巖下,梅英照清淺。

    55 《小酌敬巖梅下和立齋韻》 宋·王柏

    平生手種梅,不作和羹念。
    其所起予者,歲寒心一片。
    孤芳以氣傳,萬物自形禪。
    暗香疎影句,知心亦已淺。

    56 《和易巖梅下韻》 宋·王柏

    梅送清香到酒邊,東君伎倆已先傳。
    稜稜梢外殊無冷,點點花中各有天。
    霜潔冰清時未正,風和日暖老相便。
    一杯適意毋空度,添一年時減一年。

    57 《仲冬下浣會同僚游東巖》 宋·蒲壽宬

    羽人脫屣去,古洞留嵌巖。
    白云亦世態,隨風蛻其緘。
    石飴已何許,誰能味其甘。
    土偶寂不語,樵牧同此龕。

    58 《飯石壁下逢僧附船還叫巖寺明石山如平臺曰赭》 宋·黎廷瑞

    晝飲石壁下,蒼蒼云樹寒。
    忽逢一僧來。
    欲趁扁舟還。
    云住叫巖寺,共看赭亭山。
    揮袂忽而起,絕磴躋復攀。
    揖我少輟棹,步涼同扣關。
    日落南風起,不知流下灘。

    59 《游下巖寺先是劉寶學約於此相聚既而先進舟遂》 宋·張嵲

    時危適遠縣,臥疴蔽疏篷。
    浮舟難計程,一聽水與風。
    今日出江口,劃見天邊峰。
    維舟邀勝士,杖策凌穹崇。

    60 《下巖寺》 宋·郭印

    云安欣及境,小剎為徘徊。
    殿閣隨巖展,軒窗向水開。
    僧雖持缽出,客自艤舟回。
    欲住無留計,幽懷亦暢哉。

    * 關于巖下的詩詞 描寫巖下的詩詞 帶有巖下的詩詞 包含巖下的古詩詞(6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