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學錄的詩詞(80首)

    1 學錄李詩翁以詩訪予于乳溪之上且求縣學積俸》 宋·虞儔

    二月江南花氣昏,錦囊詩話喜重溫。
    百篇換去東湖骨,一醉招來北海魂。
    投老黃塵真左計,半生青眼向誰論。
    學宮乞俸能多少,驥子憐渠蚤候門。

    2 《送宋昶明仲湖州學錄》 宋·方回

    為不有本末,根固枝必稠。
    又如水有源,源清無濁流。
    顏子先四勿,韻冕患不優。
    曾子貴者三,豈于籩豆求。

    3 《前廡兩學錄罷職公堂求經明行修之士充員時蜀》 宋·劉黻

    汲古綆懼絕,植德根懼斸。
    繩樞守窮賤,旦旦天境續。
    防意如長城,視身等良玉。
    禰薦非吾榮,臧薦非吾榮,臧毀詎吾辱。
    暗漏但勿欺,人心勝明燭。

    4 《承劉學錄示三山佳詠兼欲下旬仙鯉湖宿約以詩》 宋·陳宓

    誦君盈軸三山詠,喚起前回二紀游。
    老我無因重一到,時將佳句洗昏眸。

    5 《承劉學錄示三山佳詠兼欲下旬仙鯉湖宿約以詩》 宋·陳宓

    六年作意觀仙鯉,未得清閑自在身。
    近日孫歸娛膝下,擬拚三日奉高人。

    6 《承劉學錄示三山佳詠兼欲下旬仙鯉湖宿約以詩》 宋·陳宓

    秋聲又向耳邊鳴,轉眼平頭六十人。
    最是讀書難久坐,不甘空負百年身。

    7 《承劉學錄示三山佳詠兼欲下旬仙鯉湖宿約以詩》 宋·陳宓

    藤床竹簟稱羸身,獨臥空齋絕點塵。
    更有池臺堪卻暑,一生清苦愧先人。

    8 《重九前一日劉學錄以詩招潘楊二丈登高二丈辭》 宋·陳宓

    一秋好處黃葉節,自昔名言不浪傳。
    八日登高勝九日,今年不飲便明年。

    9 《疑獨學錄屢過仆言詩又遺以成編蓋區區每有意》 宋·袁說友

    初聞富經術,頗復事風騷。
    作者意不盡,斯人才已高。
    大編來警策,短發對爬搔。
    好語遠相避,獨憐曾幾遭。

    10 《送兒沆赴昌國學錄》 宋·陳著

    來汝沆,吾語汝。
    蓬萊鄉,仙者寓,汝行豈為求仙故。
    寶陀山,

    11 《寄張學錄孟兼揭應奉孟同二文學》 明·楊基

    何用聰明萬卷書,自須卑陋一廛居。
    草于閑處生偏密,花到春深看漸疏。
    綠水滿渠澆藥后,青山無數卷簾初。
    相過莫道柴門窄,細柳高槐可蔭車。

    12 《次張學錄韻十首》 宋·陳造

    學者闖圣門,贔屭未易入。
    鄉子用深造,以文作梯級。

    13 《陳學正孫學錄有詩復次韻》 宋·陳造

    俗子敗興蚊咂膚,獨賴勝士相嬉娛。
    彼異趣者嗤我迂,豈知木茂水不枯。
    繄山韞玉淵懷珠,二子豪爽廉隅。
    才名角立風義俱,詩筆為我翻重湖。

    14 《挽唐學錄頤》 宋·廖行之

    虎榜標名日,英聲四海聞。
    傳家惟奧學,有子繼清芬。
    未熟黃粱夢,俄同冥漠君。
    哲人今已矣,無復更論文。

    15 《送沆赴臺州學錄》 宋·陳著

    山連霞,水半沙,十步九步神仙家。
    草初芽,樹欲花,香風二百里春華。

    16 《寓嚴陵學和鄧學錄相留之韻》 宋·陳淳

    道為賢侯講泮宮,淵源程子及周翁。
    路開正脈同歸極,川障狂瀾浪駕空。
    珍重前廊渾氣合,督提后進要心通。
    圣門相與從容入,矩步規行不用匆。

    17 《和劉學錄韻》 宋·陳宓

    簪組虛加病倦身,暮年始羨葛天民。
    門前幸有田堪治,旋買漁舠學放綸。

    18 《次潘丈韻與劉學錄》 宋·陳宓

    以彼月中桂,來娛地上仙。
    沖融胸內樂,擺落世間緣。
    人語春風里,秋歸夕照邊。
    主翁長靜坐,不是學安然。

    19 《送嚴陵邵叔忠學錄歸侍二首》 宋·陸文圭

    薄官如秋菰,冷淡不堪食。
    學宮如傅舍,敞漏棲不得。
    訪君橋水東,一榻可容膝。
    中吳多佳士,三載誰與適。
    可憐泮林鸮,止醉桑葚黑。
    束書歸去來,釣臺秋風夕。

    20 《挽林學錄五言二首》 宋·劉克莊

    節麾三世顯,螢雪一生貧。
    愈積家馀慶,咸稱里善人。
    幼常推李泌,老忽哭盧綸。
    圣惡無從涕,那堪是外親。

    * 關于學錄的詩詞 描寫學錄的詩詞 帶有學錄的詩詞 包含學錄的古詩詞(8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