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存理的詩詞(363首)

    321 《孟子·思誠》 宋·陳普

    氣形與理一齊生,誠妄相須兩并行。
    須是本心無走失,所存熟后自能誠。

    322 《孟子·天吏》 宋·陳普

    生殺存亡我敢專,德刑予奪出諸天。
    曰天所命惟其理,夫豈諄諄告語然。

    323 《孟子·養心寡欲》 宋·陳普

    心體自然安用養,多因迷欲易成昏。
    但能寡欲無私累,本體清明理自存。

    324 《詠史下·苻登》 宋·陳普

    南安怒氣塞長安,羌運如氐淚暗潸。
    舍卻存亡論理義,江東不似馬毛山。

    325 《和徐子融見寄》 宋·陳文蔚

    學問分明有本根,一編魯論幸今存。
    奈何至理難窮究,愿與良朋細討論。
    欲探圣傳千古秘,莫令心鑒一毫昏。
    吾儕總在生成內,要識無私造化恩。

    326 《永邑楊君鑒子明譬齋讀書將從事於古人為己之》 宋·陳文蔚

    人性靡不善,因物始有遷。
    本體遭剝蝕,如鑒塵所昏。
    疇昔均秉彝,善端本綿綿。
    既茂閑邪功,誠心所由存。

    327 《龔叔虎秋實堂》 宋·杜范

    人心分內外,學道謹趨舍。
    巧令世所賢,木訥人謂野。
    至圣垂大訓,夫豈欺我者。
    陽和發天葩,爛其映春斝。

    328 《和陶淵明飲酒二十首》 宋·方回

    行樂忽有感,當此窮秋時。
    吾生會亦爾,落葉與樹辭。
    田父屋頗寬,生理僅存茲。
    積逋既已迫,悉售不復疑。
    寧免世人笑,且復相輕欺。
    兒輩勿戚戚,酒至姑飲之。

    329 《哭從兄良遇》 宋·方回

    先祖五男子,其下八男孫。
    白首涉患難,僅余二老存。
    兄昔健如虎,行步疾飛奔。
    長眉具壽相,修髯當風掀。

    330 《送家自昭慈湖山長》 宋·方回

    我身即此庵,要識一個自。
    自心為庵主,太陽了不二。
    太陽本常明,天半隔以地。
    朝紅正晝白,暮夜黃黑異。

    331 《趙氏鄮山書院詩》 宋·方回

    國學在國,鄉校在鄉。
    在遂曰序,在黨曰庠。
    虞夏殷周,厥制彌詳。
    家亦有塾,以修以藏。

    332 《偶讀戲書》 宋·方回

    萬物乾坤判女男,始張玄理要精探。
    九還七返無成說,一守三存亦浪談。
    未必陽神正解出,可憐癡計謾多貪。
    誰能喚起梅花夢,生死何為十有三。

    333 《題祝公輔靜得齋》 宋·方回

    鄭衛撼俗耳,姬姜接凡目。
    醇酎誑渴吻,大房誘饑腹。
    一閾內外間,鮮不妄舉足。
    堂堂七尺軀,頃刻萬感觸。

    334 《次韻文士穎留題李子充雙寂軒詩》 宋·郭印

    默默幽軒祗自知,天人一理未容欺。
    檐光坐揖青山入,窗影閒看白日移。
    休道囂塵侵晏宅,由來表里堪黃陂。
    思惟泯處全真現,存得靈龜笑朵頤。

    335 《性齋二首為湖陸提舉作》 宋·陸文圭

    孔門性不聞,學者失其義。
    上中下為三,善與惡為二。
    鄒洛異而同,韓揚同而異。
    不指理不明,不兼氣不備。

    336 《偈頌八十七首》 宋·釋慧開

    循規守短,無繩自縛。
    縱貢無礙,外道魔軍。
    存心澄寂,默照邪禪。
    恣意忘緣,解脫深坑。

    337 《同諸友尋幽登飛來峰》 宋·釋文珦

    湖際山何限,飛來獨著名。
    玲瓏疑鬼鑿,崷崒自天成。
    猿去猶存洞,龍歸尚有泓。
    樹因含玉潤,泉為煉丹清。

    338 《昨日出城南行》 宋·釋文珦

    昨日出城南,戰陣如云屯。
    兵刃欲相接,殺氣方騰掀。
    黃塵塞天地,日月為之昏。
    壯士仗忠義,不忘喪其元。

    339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三河野人,兩浙社賓。
    湛存該理智,妙觸出根塵。
    烏藤行腳叢林事,鈯斧住山云水身。

    340 《偈頌七十八首》 宋·釋正覺

    萬物自有功,當言用極處。
    事存函蓋合,理應箭鋒柱。

    * 關于存理的詩詞 描寫存理的詩詞 帶有存理的詩詞 包含存理的古詩詞(36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