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失忘的詩詞(437首)

    101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102 《勸學》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雖有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高中文言文議論學習勉勵

    103 《過秦論》 兩漢·賈誼

    上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議論

    104 《中秋詠懷借杜子美秋日述懷一百韻和寄柳州假鳴桑先生》 明·徐威

    異鄉青嶂外,故里白云邊。
    北極懸雙眼,中秋度四年。
    燈前橫一劍,江滸宿孤船。
    玉露漙漙忌,金波炯炯然。

    中秋節寫景抒懷

    105 《哀郢》 先秦·屈原

    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
    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朝吾以行。

    敘事抒情愛國

    106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兩漢·司馬遷

    正義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蕭、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勛,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始未嘗不欲固其根本,而枝葉稍陵夷衰微也。

    古文觀止歷史故事寓理

    107 《屈原列傳》 兩漢·司馬遷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為楚懷王左徒。
    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古文觀止寫人傳記

    108 《報任少卿書/報任安書》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
    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古文觀止敘事議論抒懷

    109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110 《答蘇武書》 兩漢·李陵

    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
    遠托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遺,遠辱還答,慰誨勤勤,有逾骨肉,陵雖不敏,能不慨然?自從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窮困,獨坐愁苦。
    終日無睹,但見異類。
    韋韝毳幕,以御風雨;羶肉酪漿,以充饑渴。

    古文觀止戰爭書信散文

    111 《誡兄子嚴敦書》 兩漢·馬援

    援兄子嚴、敦,并喜譏議,而通輕俠客。
    援前在交趾,還書誡之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
    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愿聞子孫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惡之甚矣,所以復言者,施衿結縭,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

    古文觀止勸誡書信

    112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代李敬業討武曌檄》 唐·駱賓王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
    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
    洎乎晚節,穢亂春宮。
    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后房之嬖。

    古文觀止檄文諷刺寫人

    113 《五代史伶官傳序》 宋·歐陽修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
    此三者,吾遺恨也。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古文觀止史論傳記序文

    114 《瀧岡阡表》 宋·歐陽修

    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
    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

    古文觀止寫人父母

    115 《尊經閣記》 明·王守仁

    經,常道也。
    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
    其主于身,謂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古文觀止哲學理論

    116 《信陵君救趙論》 明·唐順之

    論者以竊符為信陵君之罪,余以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強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臨趙,趙必亡。
    趙,魏之障也。
    趙亡,則魏且為之后。

    古文觀止史論

    117 《徐文長傳》 明·袁宏道

    余少時過里肆中,見北雜劇有《四聲猿》,意氣豪達,與近時書生所演傳奇絕異,題曰“天池生”,疑為元人作。
    后適越,見人家單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強心鐵骨,與夫一種磊塊不平之氣,字畫之中,宛宛可見。
    意甚駭之,而不知田水月為何人。
    一夕,坐陶編修樓,隨意抽架上書,得《闕編》詩一帙。

    古文觀止寫人懷才不遇傳記

    118 《九章》 先秦·屈原

    惜誦
    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蒼天以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與向服。

    楚辭抒懷

    119 《九辯》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泬漻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楚辭悲秋長詩

    120 《七諫》 兩漢·東方朔

    初放
    平生于國兮,長于原野。
    言語訥譅兮,又無彊輔。
    淺智褊能兮,聞見又寡。

    楚辭

    * 關于失忘的詩詞 描寫失忘的詩詞 帶有失忘的詩詞 包含失忘的古詩詞(43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