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吳下的詩詞(56首)

    21 吳下同年會詩》 宋·章澥

    咫尺天顏只暫違,兩臺聯桂世誠稀。
    共觀鵬運垂云舉,還幸魚寒密藻依。
    賦政將明仲山甫,登樓吟詠謝玄暉。
    要津自足升英俊,六鹢毋令恨退飛。

    22 吳下同年會詩》 宋·趙彥璦

    引睇龍門念久違,自題雁塔會何稀。
    奔馳蓮幕只甘分,只尺星臺喜有依。
    拱侍尊罍陪盛事,仰瞻刑政煥清暉。
    我公自有回天力,入佐明君看一飛。

    23 吳下同年會詩》 宋·趙彥衛

    雁塔尋盟信不違,二星聯璧世間稀。
    高情念舊何其厚。
    □客親仁得所依。
    節操剛方范孟博,□□醖藉謝玄暉。
    沙堤已築催歸騎,怪底朝來喜鵲飛。

    24 吳下同年會詩》 宋·周承勛

    青云紫陌不相違,四海如公省見稀。
    身在外臺嚴刺舉,詩來屬邑慰瞻依。
    珠園授筆驅春雨,澤國揚帆送夕暉。
    留落而今待公道,敢言一斥羨群飛。

    25 《見杏花懷吳下門生》 明·蔡羽

    偶拈如意話天涯,不道春風到杏花。
    朝雨似迎新燕子,江村稀見野人家。
    忙中寒食三年客,雪后音書兩鬢華。
    豈是草《玄》耽寂寞,欲將文字問侯芭。

    26 吳下肅公挽歌辭三首》 宋·司馬光

    皇家延茂異,鶚立迥無倫。
    高議誰能奪,英才自有真。
    驊騮寧受縶,水鑒不棲塵。
    試為咨清論,風流第幾人。

    27 吳下肅公挽歌辭三首》 宋·司馬光

    念昔少年日,謬登君子堂。
    重言何以稱,厚德不能忘。
    玉塵聲容在,泉臺歲月長。
    憑誰寄清淚,為我灑松岡。

    28 吳下竹枝歌(七首·率郭羲仲同賦)》 元·楊維楨

    家住越來溪上頭,胭脂塘里木蘭舟。
    木蘭風起飛花急,只逐越來溪上流。

    29 吳下竹枝歌(七首·率郭羲仲同賦)》 元·楊維楨

    寶帶橋西江水重,寄郎書去未回儂。
    莫令錯送回文錦,不答鴛鴦字半封。

    30 吳下竹枝歌(七首·率郭羲仲同賦)》 元·楊維楨

    《白翎鵲操》手雙彈,舞罷胡笳十八般。
    銀馬杓中勸郎酒,看郎色似赤瑛盤。
    ¤

    31 吳下竹枝歌(七首·率郭羲仲同賦)》 元·楊維楨

    騎馬當軒鵠觜靴,西風馬上鼓琵琶。
    內家隊里新通籍,不是南州百姓家。

    32 《送劉文潛如吳下》 宋·晁公溯

    已聚糧三月,聊為客數旬。
    吾難留逸駕,此去立通津。
    圣主坐中具,嘉謀思上陳。
    請言堯舜道,第一在安民。

    33 《趙主簿護貢篚至吳下有詩見示用詩為謝》 宋·晁公溯

    軸艫千里薄樅陽,未數當年漢省方。
    勿為催歸啼望帝,且看奉引駕乘黃。
    四邊每報風塵靜,萬國同瞻日月光。
    我愿與民歌擊壤,求田當賣橐中裝。

    34 《聞惠二過東溪特一送(以下七首,吳若本逸詩)》 唐·杜甫

    惠子白駒瘦,歸溪唯病身。
    皇天無老眼,空谷滯斯人。
    崖蜜松花熟,山杯竹葉新。
    柴門了無事,黃綺未稱臣。

    35 《贈萬生下第還吳)》 唐·郎士元

    直道多不偶,美才應息機。
    灞陵春欲暮,云海獨言歸。
    為客成白首,入門嗟布衣。
    莼羹若可憶,慚出掩柴扉。

    36 《題韋承總吳王故城下幽居(韋生,相門子孫)》 唐·孟郊

    才飽身自貴,巷荒門豈貧。
    韋生堪繼相,孟子愿依鄰。
    夜思琴語切,晝情茶味新。
    霜枝留過鵲,風竹掃蒙塵。
    郢唱一聲發,吳花千片春。
    對君何所得,歸去覺情真。

    37 《和人題真娘墓(真娘吳中樂妓墓在虎丘山下寺中)》 唐·李商隱

    虎丘山下劍池邊,長遣游人嘆逝川。
    罥樹斷絲悲舞席,出云清梵想歌筵。
    柳眉空吐效顰葉,榆莢還飛買笑錢。
    一自香魂招不得,只應江上獨嬋娟。

    38 《送友人下第歸吳》 唐·劉滄

    共惜年華未立名,路岐終日軫羈情。
    青春半是往來盡,白發多因離別生。
    楚岸帆開云樹映,吳門月上水煙清。
    東歸自有故山約,花落石床苔蘚平。

    39 《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十九首》 唐·司空圖

    春來漸覺一川明,馬上繁花作陣迎。
    掉臂只將詩酒敵,不勞金鼓助橫行。
    閶闔曾排捧御爐,猶看曉月認金鋪。
    羸形不畫凌煙閣,只為微才激壯圖。

    40 《送吳蛻下第入蜀》 唐·杜荀鶴

    下第言之蜀,那愁舉別杯。
    難兄方在幕,上相復憐才。
    鳥徑盤春靄,龍湫發夜雷。
    臨邛無久戀,高桂待君回。

    * 關于吳下的詩詞 描寫吳下的詩詞 帶有吳下的詩詞 包含吳下的古詩詞(5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