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學今三世,儒流甫七人。生涯無窶悴,存沒幾酸辛。父干真吾責,孫枝見汝新。提攜從總丱,成長及冠巾。
江左承南渡,當陽控上流。平時稱用武,今日更防秋。六代規摹古,三江險厄周。高憑隆屏翰,下瞰握襟喉。
春風只解吹克花,靈根古木無生芽。玲瓏拳石出萬樣,碧峰千仞藏煙霞。世間百事總如此,偶然感慨還興嗟。上人本是龍門客,少小辭家來射策。
焚坑相距一年間,何事遲遲未出關。萬里冥鴻羅網外,料應禍不到商山。
中年為此別,悲動故交情。案上云林卷,山中風木聲。夢回驚復喜,詩在死如生。幾番西郊路,逢師獨自行。
車馳卒奔風雨過,粉白黛綠春事妍。裙腰政佳酒仍美,那復有路到愁邊。
崇桃秾李亦不惡,一笑海棠尤可人。徐熙趙昌俱骨朽,翠袖卷綃誰寫真。
美酒未盡雙玉瓶,更聽提壺鳴不停。斜陽可飲徑須飲,趁得城門打鼓聲。
霜天豁澄明,水日共清朗。西園足甘菊,歡言事幽賞。板輿奉慈顏,華發森少長。一笑喜團欒,千枝迷俯仰。
鶴發雞皮十二人,非親非故即比鄰。觥籌交錯情初洽,舌本瀾翻事半陳。父祖艱難猶在耳,兒孫憤悱可書紳。主人未似賓之老,浩嘆何當老似賓。
水邊林外夕陽樓,已分殘年伴送秋。誰謂孤云亡住著,自吟叢桂可淹留。剩添風月閑家具,憑占煙波小釣舟。君肯放忙相料理,不妨斜日到林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