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共身的詩詞(1342首)

    641 《建德縣三十韻》 明·魏觀

    乘舟至建德,頗愛山水清。
    山水雖可愛,人煙苦凋零。
    種麥當縣前,迂徑入縣庭。
    瓦爍存故基,小小才有廳。

    642 《丁孝子詩》 明·烏斯道

    丁鶴年,精誠之心上達九天。
    丁鶴年,精誠之心下達九泉。
    先翁曾長武昌縣,死葬山中厄兵變。
    山中父老懷甘棠,修筑堂封自相勸。

    643 《唐嘉會妻》 明·吳鼎芳

    鳳皇失其侶,三年獨彷徨。
    豈無云中鶴,矯矯非所當。
    所居谷水西,乃在淀水陽。
    楊氏有好女,小字曰云芳。

    644 《題山水圖(二首)》 明·蕭鎡

    身已與世違,超然景方寂。
    嘉樹敷層陰,芳苔間行跡。
    飛淙如練懸,斷厓若天辟。
    亭亭山上云,齒齒溪中石。
    豈無同心人,高談共晨夕。
    檐虛嵐濕衣,窗迥風生席。
    雅趣良足耽,營營竟何益。

    645 《贈錢季梁進士省覲歸壽其太夫人八十》 明·楊承鯤

    高皇手提三尺劍,坐麾四海如委翎。
    凌煙功成賜鐵券,詔謂宇內求真形。
    錢王古鐵漁人得,紫繡遍蝕波濤腥。
    熟看帶礪隱玄玉,金書細鏤魚龍青。

    646 《促織》 明·楊宛

    啛啛孤韻入秋林,切切幽心語夜深。
    慣不憐人成好夢,卻憑好事戲相尋。
    在床在戶身難主,添恨添愁巧自深。
    何不早從金籠住,傍人枕畔共哀吟。

    647 《詠陽山云泉庵大石奉和諸公同游聯句之作》 明·楊循吉

    偉哉此陽山,有石俟歌誦。
    形將冰塊截,勢與蓮花共。
    仰觀一何高,登涉不可鞚。
    鳥飛必徊翔,云出自騰滃。

    648 《清明約友游昆山(二十四韻)》 明·易恒

    是日期而至者五人,不期而至者一人,期而不至者二人,袁校書子英、余道士復初。
    實洪武十五年壬戌閏二月十六日。
    老逢節序感流年,聊復追游愧昔賢。

    649 《牛首山閱楞嚴夜坐》 明·殷邁

    一軸《楞嚴》閱未終,四山風靜暮林空。
    忽逢華屋身能入,自得神珠道不窮。
    樹影欲迷云度處,經聲遙聽月明中。
    共傳鹿鳥春深后,猶向煙蘿禮法融。

    650 《中秋西湖社集分韻得齊字一百韻》 明·虞淳熙

    白月青蓮社,文星遠聚奎。
    長庚秋映桂,太乙夜分藜。
    巒色三臺紫,峰形九曜低。
    金牛須會女,張鹿不躔氐。

    651 《次韻答公權見貽之句》 明·虞堪

    一日風塵澒洞時,百年身世轉堪悲。
    豈無懷抱同千古,誰共登臨望八垂。
    為客謾投鸚鵡賦,傷春多在杜鵑詩。
    窮途覆轍遲徊久,莫道為輪不用規。

    652 《送鄭叔車》 明·張孟兼

    鄭子離襁褓,所怙惟乃父。
    父昔仕燕京,半世去鄉土。
    子家孝義門,十世居同聚。
    派衍白麟支,望出滎陽譜。

    653 《再過劉會卿喪所卜胡姬為尸仍設雙俑為侍命伶》 明·張獻翼

    昨日經過舊堂宿,今日經過舊堂哭。
    交情今日盡凋殘,草堂自此成幽獨。
    追憶平生顏,宛然在心目。
    炙雞絮酒去復來,素車白馬情未足。

    654 《圌山朱都尉過訪留宿草堂中夜不寐情見乎詞》 明·張元凱

    有客江上來,柳下住雙槳。
    身白儼如瓠,巨口仍廣顙。
    相見懶長揖,落魄高陽黨。
    呼兒且沽酒,把臂坐草莽。

    655 《寄題玉山詩一百韻》 明·張仲舉

    治理逢熙運,欽明仰圣皇。
    至仁侔覆載,上德配軒唐。
    大業勤弘濟,元臣協贊襄。
    賢科收俊造,庭實粲珪璋。

    656 《擬古宮詞一百首》 明·朱讓栩

    玉露侵階點翠苔,金波穿牖共徘徊。
    潛身坐倚梧桐樹,待學吹簫等鳳來。

    657 《太液池送黃淮辭政》 明·朱瞻基

    天香早折仙桂枝,筆花五彩開鳳池。
    蓬萊之仙直奎璧,近侍九重天咫尺。
    永樂圣人臨御初,鞠躬稽首陳嘉謨。
    仁宗監國文華殿,左右謀猷共群彥。

    658 《婁東述懷寄示龍門上人玉山居士》 明·邾經

    寂寞婁東寺,經過歲暮時。
    后凋霜柏古,亂點石苔滋。
    方外尊吾友,龍門得老琦。
    十年今幾遇,早歲故相知。

    659 《董烈婦行》 明·祝允明

    大壑松不雕,高山石不朽。
    覆載無改易,世有董烈婦。
    烈婦王氏名桂芳,十七嫁與董家郎。
    董郎臥瘵一年死,烈婦嘔血手斂藏。

    660 《贈別從甥高五》 唐·李白

    魚目高泰山,不如一玙璠。
    賢甥即明月,聲價動天門。
    能成吾宅相,不減魏陽元。
    自顧寡籌略,功名安所存。

    * 關于共身的詩詞 描寫共身的詩詞 帶有共身的詩詞 包含共身的古詩詞(134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