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不著身的詩詞(753首)

    141 《元質攜客渡江飲於村居》 宋·李流謙

    一篙寒碧碎鱗鱗,數尺孤舟僅著身。
    江水煮魚還地脈,瓦盆盛酒見天真。
    頗容老子賒閒日,聊與青山作主人。
    不用樽前蜀粉黛,遠峰元解作眉顰。

    142 《東坡在惠州窘于衣食以重九近有樽俎蕭然之嘆》 宋·趙蕃

    故鄉墮渺茫,乃此窮山依。
    力業困乏資,蕭颯如秋暉。
    人生初無根,歲月著翼飛。
    更堪幾寒暑,蔓劃真同歸。
    與懷死后名,不補身前饑。
    已矣勿多譚,寧能置深悲。

    143 《子進示懷玉詩卷有歸途見懷恨不同游二詩次韻》 宋·趙蕃

    望壓大江東,茲峰獨著雄。
    潛珍伏其下,神畫隱于中。
    舊俗多龐說,因公得髓窮。
    從今逢有問,身與到山同。

    144 《快倚亭》 宋·胡仲弓

    筑得危亭倚太空,品題曾屬考亭翁。
    著身高處不知快,多少池臺在下風。

    145 《過新蓬二嶺》 宋·胡仲弓

    新嶺高,蓬嶺高,兩山前后爭嶆峨。
    世途平外多風波,何如嶺嶠肩相摩。
    腳踏實地無偏頗,著身高處不為勞。
    新嶺高,蓬嶺高,勿令此地生蓬高。

    146 《游景德》 宋·王炎

    老怯鶯花笑,春殘一出游。
    城隅尋古寺,柳下系扁舟。
    身健聊乘興,心閒不著愁。
    支郎能款語,清坐小遲留。

    147 《采桑子·行尸走骨貪名利》 元·馬鈺

    行尸走骨貪名利,分定剛圖。
    不念身軀。
    皮與骷髏作殯居。
    勸人割斷攀援索,跳出紅爐。
    整頓元初,有個山侗著力扶。

    148 《西江月 贈姚守清李守靜》 元·馬鈺

    學道須離火院。
    搜玄參訪良緣。
    守清守靜絕般般。
    乞覓於身大便。
    云水須明內外,牢擒意馬心猿。
    萬緣不著得神全。
    酬了修行大愿。

    149 《朱師關畫梅溪春曉圖》 宋·張镃

    梅溪之水何清哉,萬頃玉碧天邊來。
    兩山拱挹各異狀,上有磅礴巨石菜落生莓苔。
    松蘿籠蒙共糾結,帶映萬蕊紛瑤瑰。
    香繁粉艷露凝濕,下視凡卉真輿臺。

    150 《趙山甫居玉壺盡得湖山之勝醉后和其韻二章》 宋·杜范

    占盡春光好,湖山一覽余。
    著身蓬島里,縱目畫屏如。
    我計還知錯,君謀定不疎。
    它年同到此,卜筑莫躊躇。

    151 《南鄉舟中偶成》 宋·杜范

    日斜遠浦閟朱光,煙抹前山濕翠妝。
    自有著身丘壑分,故應遣我水云鄉。
    便於世上夸鐘鼎,何似田間飽稻粱。
    手把黃花相問訊,秋風不改舊時香。

    152 《不寐》 宋·方回

    孤燈獨榻夜難晨,秋氣初寒展轉頻。
    每怪未嘗成夢寐,自憐何苦費精神。
    非關世事兼身事,欲學賢人與圣人。
    更著冰霜當七十,向來虛費幾青春。

    153 《古梅》 宋·釋寶曇

    卻盡鉛華固自奇,更憐鬢發傲霜姿。
    百年可敬春風面,四老仍扶漢惠時。
    顧影不知身嫵媚,嗅香全覺我支離。
    殷勤為注銅瓶水,青子累累定著枝。

    154 《一禪人出丐求頌》 宋·釋正覺

    一霎山前春雨乾,叢林氣韻洗衰寒。
    水明玉兔隨征棹,線重金鱗上釣竿。
    午缽莫嫌分飯甑,千僧無念集蒲團。
    化機妙應頭頭準,手眼通身不著謾。

    155 《門里出身》 宋·釋正覺

    無位真人赤肉團,大千沙界著毛端。
    明明不借他家事,用處全功只個般。

    156 《晁升道將還盱江先以二詩見意》 宋·王洋

    濟世儒先道不貧,白袍古制搭烏巾。
    塵埃陌上無閑地,信是山林好著身。

    157 《贈何著作》 宋·王洋

    凈名梵行宰官身,跡似空花意自真。
    豈為世間吳伎倆,正緣物外長精神。
    窗橫午榻籧篨靜,日上朝盤苜蓿新。
    誰與塵寰說消息,不爭好惡莫疑人。

    158 《隆中對》 魏晉·陳壽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

    初中文言文贊美寫人

    159 《張衡傳》 兩漢·范曄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
    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
    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高中文言文贊美寫人傳記

    160 《諫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望國 一作:思國)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古文觀止高中文言文勸諫寓理

    * 關于不著身的詩詞 描寫不著身的詩詞 帶有不著身的詩詞 包含不著身的古詩詞(75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