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下處的詩詞(5111首)

    521 《雨中觀庭下梅二首》 宋·晁公溯

    春近梅梢著意紅,留花不發待東風。
    籬邊一樹最佳處,半在冥蒙煙雨中。

    522 《詠史下·慕容恪》 宋·陳普

    霜雹風沙雜亂飛,段龕地下見春歸。
    時來但處周公位,歷舉華人百世希。

    523 《詠史下·王荊公》 宋·陳普

    兩鳥相酬聲沸天,治平重新一啼鵑。
    鴛鸞鷗鷺無棲處,緘口于今三百年。

    524 《庚戌春下鄱陽舟中諸作·過安仁界》 宋·陳文蔚

    遠山淡淡水茫茫,知是江湖何處鄉。
    娘子提攜青裹布,始知風土近鄱陽。

    525 《方處士挽詩二首》 宋·戴表元

    不謂高外下,終全玉雪身。
    交猶前輩,吾不似今人。
    別號行鳴雁,遺編感獲麟。
    斂儀應自定,只著古衣巾。

    526 《亞尹黃侯慮囚溫處婺三州》 宋·戴表元

    金華環秀抵仙都,雁宕石門天下無。
    眼見朱幡出云霧,手提丹筆洗焦枯。
    海魚味爽休多食,嶺馬程艱合緩驅。
    定有車前投贄者,幅巾麻褐是真儒。

    527 《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韻賦十詩送趙然然》 宋·方回

    后生信可畏,君年未四旬。
    我老長空倍,閒將三十春。
    學行各有見,出處何必均。
    寧將詩泣鬼,肯與錢稱神。

    528 《下營曉行二首》 宋·方回

    月淡云濃弄曉晴,草中白處路微明。
    垂鞭緩轡十余里,始聽鳴雞第一聲。

    529 《徐遜綿題三賢祠堂詩有云士死惟留姓與名天下》 宋·方回

    黌宇祠堂塑像新,兩朝邦伯間邦民。
    沒身不朽緣何事,異世相知自有人。
    梅魄鶴魂招處士,松心鳳咮吊累臣。
    宮墻數仞嚴香火,似勝蕭蕭野水濱。

    530 《中望吳山下一汀是為杭州》 宋·方回

    秦皇系纜北山頭,一抹江邊海變洲。
    百萬生人無葬處,蝸爭蟻戰不如休。

    531 《松下茅屋圖》 宋·方回

    一株松下一茅屋,何處山中此景無。
    煨芋老翁常閉戶,世人從此畫成圖。

    532 《下回嶺》 宋·方回

    上嶺何所苦,一步一氣喘。
    下嶺何所苦,一步一腳軟。
    直視三千丈,石梯落層巘。
    終須到平處,尚作屈曲轉。
    彼猶可通車,太行羊腸坂。
    此乃不容步,險甚蜀道棧。
    回首望木杪,千里百里無。

    533 《以詩句詠梅·孤山山下醉眠處》 宋·方蒙仲

    佳句千所嗔,謫與水仙隅。
    樽酒酹逋翁,更道香影下。

    534 《顏北城有約看梅徘徊花下》 宋·丘葵

    千林共搖落,老樹獨蜿蜒。
    玉立無人處,黃昏欲雪天。
    臨風情脈脈,倚竹靜娟娟。
    身世寒香裹,相看意已仙。

    535 《舜待者以拙自處請語為警》 宋·釋紹曇

    大地人求巧,子獨全其拙。
    吃飯倒把匙,刺眼翻著襪。
    只知困守株,不愁飛辯月。
    天真未解分,混沌一團鐵。

    536 《花光十梅·高下隨宜》 宋·釋師范

    樹有高低枝短長,花開隨處恰相當。
    都緣妙得毫端趣,豎抹橫托總不妨。

    537 《趙白云宗丞以詩送惠柳下謁浙西憲使包宏齋命》 宋·釋文珦

    宏齋伊洛宗,白云風雅主。
    二公在斯世,光艷燭寰宇。
    白云歸帝鄉,宏齋庇寒士。
    出處雖小殊,憐才酷相似。

    538 《{上一點下兩點}牛》 宋·釋心月

    衲僧命脈頂門眼,點著無端頭角生。
    猶幸家園田地穩,得深耕處且深耕。

    539 《李總干遺詩十四句師於一句之下加頌七句》 宋·釋印肅

    檐棟如翚飛,世間那得知。
    不是風旛動,如如應好機。
    青青是翠竹,孤云無性馳。
    頭頭垂示處,子細好明知。

    540 《李總干遺詩十四句師於一句之下加頌七句》 宋·釋印肅

    有人來問我,如何向他道。
    喪身失命處,世人怕死到。
    三界唯一心,萬法唯心造。
    不悟生死者,輪劫空招報。

    * 關于下處的詩詞 描寫下處的詩詞 帶有下處的詩詞 包含下處的古詩詞(511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