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已一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四方已一氣”全詩
東海不可漁,西山采無薇。
四方已一氣,我今將安歸。
分類:
《送李北山歸建康》梁棟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李北山歸建康》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梁棟。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貧賤有餓死,富貴履危機。
東海不可漁,西山采無薇。
四方已一氣,我今將安歸。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送別李北山回建康的場景。詩人通過對人生境遇的描繪,表達了對富貴和貧賤的不同看法,并探討了人們在不同環境中的生存困境。整首詩以李北山的歸鄉為線索,展現了詩人對人生歸宿的思考和對安定生活的向往。
賞析:
詩的第一句“貧賤有餓死,富貴履危機”,表達了作者對社會階層不平等的觸動和他對生死存亡的深刻認識。在這個世界上,貧窮和貧困是使人饑餓而死的原因,而富貴和權勢則意味著面臨更多的危機和挑戰。這樣的觀察讓詩人產生了對人生的思考。
接下來的兩句“東海不可漁,西山采無薇”是詩人對現實世界的一種顛覆性的看法。東海雖然廣闊,但由于種種原因,卻無法捕撈到豐富的漁獲;而西山雖然有無數的薇草,但卻沒有人去采集。這種景象暗喻了社會資源的浪費和不合理分配,使得人們無法充分利用資源,同時也暗示了人們對于富裕和幸福的追求。
最后一句“四方已一氣,我今將安歸”,表達了詩人對于安定生活的向往和歸宿的渴望。詩人認為,無論貧賤還是富貴,人們都應該團結一心,共同面對各種困境和挑戰。而對于詩人自己來說,他希望能夠回到建康,過上平靜安定的生活。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社會現實和人生境遇,通過對貧賤、富貴的對比,以及對資源浪費和人生歸宿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象的批判和對安定生活的向往。這首詩通過寓意深遠的形象描繪,引發了讀者對社會問題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四方已一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běi shān guī jiàn kāng
送李北山歸建康
pín jiàn yǒu è sǐ, fù guì lǚ wēi jī.
貧賤有餓死,富貴履危機。
dōng hǎi bù kě yú, xī shān cǎi wú wēi.
東海不可漁,西山采無薇。
sì fāng yǐ yī qì, wǒ jīn jiāng ān guī.
四方已一氣,我今將安歸。
“四方已一氣”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