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久不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斯文久不勝”全詩
明明猶麟書,作世大龜鏡。
哀哉束高閣,斯文久不勝。
皇五開老眼,牽復首拜命。
秋來舉子場,誰領斯文印。
向來針膏肓,必古司農鄭。
分類:
作者簡介(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號潛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潛山)人,卜居四明鄞縣(今屬浙江)。紹興八年(1138),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兼實錄院檢討官、祠部員外郎、秘書少監、起居舍人。十一年,為中書舍人。秦檜惡他不附己,謫居韶州十九年。檜死,充秘閣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勝景,游覽殆。
《送鄭公績赴試金陵》朱翌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鄭公績赴試金陵》
朝代:宋代
作者:朱翌
筆端忘杻械,
舌本貴溫潤。
明明猶麟書,
作世大龜鏡。
哀哉束高閣,
斯文久不勝。
皇五開老眼,
牽復首拜命。
秋來舉子場,
誰領斯文印。
向來針膏肓,
必古司農鄭。
中文譯文:
拋開刻板的工具,
珍視溫潤的言辭。
明明可以寫出杰出的文章,
成為世間偉大的榜樣。
可悲啊,束縛在高閣之中,
這種文采久已無法承受。
皇帝五次開啟老眼睛,
引領著我再次拜命。
秋天來臨,舉子們聚集在考場,
究竟是誰能夠獲得文官身份的印證。
自古以來,任何關于治療疾病的針灸,
都必須由古代著名的司農鄭人來完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朱翌寫給鄭公績的送別之作,鄭公績是一位被選拔去金陵(今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士子。詩中表達了對鄭公績的祝福和對文化的崇高贊揚。
作者用"筆端忘杻械,舌本貴溫潤"來描述鄭公績的才華,意味著他能夠摒棄刻板的寫作工具,善于運用溫潤的言辭。"明明猶麟書,作世大龜鏡"表示鄭公績的文章出類拔萃,可以成為后人學習的楷模。
然而,詩中也表達了對時代局限的感嘆。"哀哉束高閣,斯文久不勝"暗示著優秀的文化人被困在高閣之中,無法發揮才能。"皇五開老眼,牽復首拜命"表明皇帝多次睜開老眼,再次委任鄭公績,體現了皇帝對于人才的重視。
最后兩句描繪了秋天舉行科舉考試的場景,"誰領斯文印"意味著眾多士子爭奪文官身份的認可。而"向來針膏肓,必古司農鄭"則強調了古代治療疾病需要由經驗豐富的針灸醫生來完成,以鄭公績的名字來代表這個角色。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既贊美了鄭公績的才華,也反映了當時科舉考試制度的局限和對文化人的期望。它展現了朱翌對于文化的重視和對于人才的贊美,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和局限性。
“斯文久不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èng gōng jī fù shì jīn líng
送鄭公績赴試金陵
bǐ duān wàng chǒu xiè, shé běn guì wēn rùn.
筆端忘杻械,舌本貴溫潤。
míng míng yóu lín shū, zuò shì dà guī jìng.
明明猶麟書,作世大龜鏡。
āi zāi shù gāo gé, sī wén jiǔ bù shèng.
哀哉束高閣,斯文久不勝。
huáng wǔ kāi lǎo yǎn, qiān fù shǒu bài mìng.
皇五開老眼,牽復首拜命。
qiū lái jǔ zǐ chǎng, shuí lǐng sī wén yìn.
秋來舉子場,誰領斯文印。
xiàng lái zhēn gāo huāng, bì gǔ sī nóng zhèng.
向來針膏肓,必古司農鄭。
“斯文久不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