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疑君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忽疑君到”全詩
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
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春星。
作者簡介(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青衫濕·悼亡翻譯及注釋
翻譯
最近有太多的傷心事,我能與誰傾訴于這漫漫長夜?一切聽從命運的安排,早春時節,窗外綠影婆娑,大雁歸來,黃鶯歌舞,任憑淚流滿面。
當年與你欣賞美景,如今卻喪失了,辜負了往日的一片深情。忽然一陣風吹,明燈隨風搖動,我以為是你的魂魄回來了,罷了,我只能癡情地數星等待。
注釋
①青衫濕:詞牌名,此調體格多樣,為雙調。
②從教分付:一切都聽任其安排。張元干《念奴嬌》:“有誰伴我凄涼,除非分付,與杯中醽醁。”
③綠窗:指窗外綠景。紅淚:指傷離或死別的眼淚。早雁初鶯:是說春去秋來,形容時光流逝。
④領略:欣賞,曉悟。
⑤漆燈:燈明亮如漆謂之“漆燈”。《世說新語》謂王羲之見杜宏治,嘆曰:“面如凝脂,目如點漆,此真神仙中人。這里的‘漆燈’語出唐李賀《南山田中行》:“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
⑥風飐(zhǎn):風吹之意。毛文錫《臨江仙》:“岸泊漁燈風飐碎,白蘋遠散濃香。”
⑦癡數春星:謂癡情地數著天上的星斗。梁簡文帝《神山寺碑》:“澄明離日,照影春星。
青衫濕·悼亡創作背景
這一首作于何年不詳,納蘭性德與前妻盧氏伉儷情深,而盧氏早逝,卒于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盧氏的早亡給納蘭的精神造成了極大的打擊,他悲痛欲絕,柔腸寸斷,遂于此后,寫了大量的悼亡之作。在納蘭的三百多首詞中,這類詞占了相當大的比重,而這首《青衫濕·悼亡》是其中的佳作,最為生動感人。青衫濕·悼亡賞析
詞題即點明悼亡主旨。“近來無限傷心事”,作者一開篇便寫出了自己內心的傷感,最近的無數傷心事,都只得埋藏在自己心里,因為無處可以訴說,營造出了一種佳人早已離去,知己只有一人的孤獨悲傷氛圍。盧氏不但是納蘭的妻子,更是納蘭的紅顏知己,納蘭為盧氏所題寫的悼亡詞數不勝數,可是每一首,他都能夠寫出情詞中的哀婉,他是真的無法割舍對盧氏的一片情深。自然,盧氏是幸運的,她能夠與納蘭真心相愛一場,死后,又能夠被納蘭如此思念,封建社會里只怕少有女性能夠像她這樣幸運。但是活下來的納蘭,卻是不幸的,他的傷痛,無人訴說。
“誰與話長更”一句,以反問的語氣寫漫漫長夜,無人與共,詞人在傍晚時分就已開始為長夜而煩惱,滿心愁怨堆積。“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納蘭自然也是知道,自己的思念無濟于事,生活還要繼續下去,但是納蘭就是無法控制自己內心的思念,一想到從前,便要忍不住淚如雨下,悲痛欲絕。更抬眼望向窗外,早雁初鶯,竟不知美人紅淚。此處“紅淚”一語雙關,既寫屋內蠟燭燃燒淌下紅淚的實景,又寫詞人心中臆想多情的美人泣淚,流露出詞人孤單落寞、郁郁寡歡的愁情。
下闋“當時”二字領起,詞人回憶當年與妻子二人相親相愛,而今皆為無常斷送,生死相離,總辜負了當時的情意綿綿。結尾三句突起,“忽疑君到”一句,詞人化用唐人盧仝《有所思》中“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中的詩句,寫自己正凝思出神,忽見漆燈的火苗被風吹得搖曳不定,便疑心是愛妻芳魂從泉下歸來,于是癡癡地數星等待,與周邦彥《過秦淮》“誰信無聊為伊,才減江淹,情傷茍倩,但明河影下,還看稀星數點”,可謂異曲同工。可以說是情深意遠,耐人尋味。
詞人對亡妻的癡情,可歌可泣,令人動容。
“忽疑君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shān shī dào wáng
青衫濕·悼亡
jìn lái wú xiàn shāng xīn shì, shuí yǔ huà cháng gèng? cóng jiào fēn fù, lǜ chuāng hóng lèi, zǎo yàn chū yīng.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
dāng shí lǐng lüè, ér jīn duàn sòng, zǒng fù duō qíng.
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
hū yí jūn dào, qī dēng fēng zhǎn, chī shù chūn xīng.
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春星。
“忽疑君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