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豸冠犀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與豸冠犀劍”全詩
道江南名宦,掉頭勿顧,彩服歸兵。
無限山中風物,今古屬潛夫。
渺渺遼天鶴,應費招呼。
謾說緇巾縞帶,與豸冠犀劍,優樂如何。
漸橋橫采石,國步已趑趄。
想歸來、頓成憔悴,歡季鷹、聞早憶莼鱸。
丹泉冷,崖鐘絕響,夕照啼鳥。
分類: 八聲甘州
作者簡介(曾原郕)
曾原郕,工詩詞。師事著名文學家楊萬里。南宋末避亂鐘陵,與戴石屏諸賢結“江湖吟社”。遺作極少見,舊縣志載有其 《瑞鶴仙》詞 《金精山》一首。
《八聲甘州(東陽巖)》曾原郕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問巖云朵朵為誰飛,
向來讀何書。
道江南名宦,
掉頭勿顧,
彩服歸兵。
無限山中風物,
今古屬潛夫。
渺渺遼天鶴,
應費招呼。
謾說緇巾縞帶,
與豸冠犀劍,
優樂如何。
漸橋橫采石,
國步已趑趄。
想歸來、頓成憔悴,
歡季鷹、聞早憶莼鱸。
丹泉冷,
崖鐘絕響,
夕照啼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曾原郕創作的《八聲甘州(東陽巖)》。詩人以甘州巖石為背景,以自問自答的方式,表達了對江南名宦的懷疑和對傳統仕途的冷漠。
詩人首先問巖上的云朵飄飛是為了誰,既然以前讀過多少書才能有如此見解呢?接著,詩人質疑江南名宦,他們雖裝扮得彩衣鮮艷,但一旦遇到普通人,卻會掉頭就走。然后,詩人將自己與這些名宦相對比,認為他們所追求的功名利祿與山中的風物是完全相反的,而他自己則像潛在名宦中的一個普通人,真正能欣賞這些美景。
接下來,詩人以遼闊的天空中的孤鶴為喻,指出他們不會費力去招呼那些名流。然后,詩人嘲諷那些自負的名宦,以緇衣巾帶、豸冠犀劍為虛飾,問他們做這些有何意義,難道這些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樂趣嗎?
最后兩句,詩人描述了東陽巖上的橋橫采石,象征國家發展已經步履維艱。詩人回想歸來時的景象,自己已經變得憔悴,而原本的歡樂和風采都已經難以回憶起。丹泉冷,崖鐘的聲音已經斷絕,夕陽下鳥兒的啼叫更顯得悲涼。
這首詩通過對甘州巖上景物的描寫和對名宦的發問,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懷疑和對傳統仕途的嘲諷。作者認為真正的樂趣和美景并不在權勢和虛名之中,而是需要通過潛心于自然和內心的追求來體會。詩人以自己為潛夫,提出了一種對塵世之外境界的追求和對現實世界的冷漠,展現了一種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境界。
“與豸冠犀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shēng gān zhōu dōng yáng yán
八聲甘州(東陽巖)
wèn yán yún duǒ duǒ wèi shuí fēi, xiàng lái dú hé shū.
問巖云朵朵為誰飛,向來讀何書。
dào jiāng nán míng huàn, diào tóu wù gù, cǎi fú guī bīng.
道江南名宦,掉頭勿顧,彩服歸兵。
wú xiàn shān zhòng fēng wù, jīn gǔ shǔ qián fū.
無限山中風物,今古屬潛夫。
miǎo miǎo liáo tiān hè, yīng fèi zhāo hū.
渺渺遼天鶴,應費招呼。
mán shuō zī jīn gǎo dài, yǔ zhì guān xī jiàn, yōu lè rú hé.
謾說緇巾縞帶,與豸冠犀劍,優樂如何。
jiàn qiáo héng cǎi shí, guó bù yǐ zī jū.
漸橋橫采石,國步已趑趄。
xiǎng guī lái dùn chéng qiáo cuì, huān jì yīng wén zǎo yì chún lú.
想歸來、頓成憔悴,歡季鷹、聞早憶莼鱸。
dān quán lěng, yá zhōng jué xiǎng, xī zhào tí niǎo.
丹泉冷,崖鐘絕響,夕照啼鳥。
“與豸冠犀劍”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九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