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嗅罷還重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枝嗅罷還重捻”全詩
恨長無奈東風短。
起來消息探荼コ,雪條玉蕊都開遍。
晚月魂清,夕陽香遠。
故山別后誰拘管。
多情於此更情多,一枝嗅罷還重捻。
分類: 踏莎行
作者簡介(劉光祖)
劉光祖[公元一一四二年至一二二二年]字德修,簡州陽安人。生于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卒于寧宗嘉定十五年,年八十一歲,登進士第。除劍南東川節度推官。淳熙五年,(公元一一七八年)召對,論恢復事,除太學正。光宗時,為侍御史,極論道學所系。徙太府少卿,求去不已,除直秘閣潼川運判。后官至顯謨閣直學士。卒,謚文節。光祖著有后溪集十卷,《宋史本傳》傳于世。
《踏莎行(春暮)》劉光祖 翻譯、賞析和詩意
踏莎行(春暮)
掃徑花零,閉門春晚。
恨長無奈東風短。
起來消息探荼コ,雪條玉蕊都開遍。
晚月魂清,夕陽香遠。
故山別后誰拘管。
多情於此更情多,一枝嗅罷還重捻。
中文譯文:
踏莎行(春暮)
拂去花徑上凋落的花瓣,門戶緊閉的春晚。
悔恨時間長,只因東風短暫。
起身出門,聽到遠處的消息,看到白雪和玉蕊已經開滿了。
晚上的月亮清冷,黃昏的夕陽飄散著香氣。
離開故鄉后,誰又能束縛我。
多愁善感在這里倍加激發,嗅到一支花香后更加深情地在指尖緊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在春天黃昏時的一片心情和情感抒發。詩中描繪了拂去花瓣和家門緊閉的春晚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時間的悔恨和對東風短暫的無奈。同時,作者提到了一種離別后的自由和故鄉的束縛之間的矛盾情感。最后,作者以“一枝嗅罷還重捻”來表達自己多愁善感的心情,形象地展示了作者內心情感的變化。
這首詩對于讀者來說,可以讓人感受到作者面對春天和離別時的復雜情感。通過描繪花瓣凋零和家門緊閉的場景,以及描述故鄉的離別和自由之間的對立,使讀者能夠在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窘迫的同時,也能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產生共鳴。最后,通過描繪“一枝嗅罷還重捻”的動作,使得讀者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內心情感的變化和深情的表達。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紛繁復雜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帶給讀者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一枝嗅罷還重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 suō xíng chūn mù
踏莎行(春暮)
sǎo jìng huā líng, bì mén chūn wǎn.
掃徑花零,閉門春晚。
hèn zhǎng wú nài dōng fēng duǎn.
恨長無奈東風短。
qǐ lái xiāo xī tàn tú, xuě tiáo yù ruǐ dōu kāi biàn.
起來消息探荼コ,雪條玉蕊都開遍。
wǎn yuè hún qīng, xī yáng xiāng yuǎn.
晚月魂清,夕陽香遠。
gù shān bié hòu shuí jū guǎn.
故山別后誰拘管。
duō qíng yú cǐ gèng qíng duō, yī zhī xiù bà hái zhòng niǎn.
多情於此更情多,一枝嗅罷還重捻。
“一枝嗅罷還重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入聲十六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