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是人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物是人非”全詩
橘里漁村半煙草。
今來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
雨巾風帽。
四海誰知我。
一劍橫空幾番過。
按玉龍、嘶未斷,月冷波寒,歸去也、林屋洞天無鎖。
認云屏煙障是吾廬,任滿地蒼苔,年年不掃。
分類: 洞仙歌
作者簡介(林外)

林外(1106-1170年),宋福建晉江馬坪村人,為林知八世孫,字豈塵,號肇殷。生于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卒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林外的科場之路很曲折,屢試不第,直到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已超過了知天命的年齡,才登進士,他受命為興化縣令,仕途也就此止步。
《洞仙歌》林外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洞仙歌》
飛梁壓水,虹影澄清曉。
橘里漁村半煙草。
今來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
唯有江山不老。
雨巾風帽。
四海誰知我。
一劍橫空幾番過。
按玉龍、嘶未斷,月冷波寒,
歸去也、林屋洞天無鎖。
認云屏煙障是吾廬,
任滿地蒼苔,年年不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離塵不染、寧靜自在的境界。詩人通過景物和自我表白,表達了自己超凡脫俗的心態和追求。
首先,飛梁壓水、虹影澄清曉,描繪了清晨的美麗景色,以及閃爍的彩虹。接著,詩人提到了橘里漁村,展示了平凡的漁村生活,更顯示了一種隱逸的意境。
之后,詩中提到“今來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這句話表達了時間流轉,人事變遷的無常性,唯有江山永恒不變。這種對江山的堅守與珍視,展示了詩人堅守傳統、執著的精神追求。
詩中還有一些形象的描寫,如雨巾風帽、一劍橫空,這些形容詞增加了詩詞的神秘色彩和戲劇性。
最后,詩人說“認云屏煙障是吾廬,任滿地蒼苔,年年不掃。”這句話表達了詩人舍棄世俗的浮華,寧愿選擇寂靜和自然的生活方式。他不嗜權勢,不追逐物質,寧愿擁有一片寧靜的棲息之地。
總之,《洞仙歌》通過描繪自然景色與心靈境界,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由、寧靜和追求純粹的追求。展示了作者對傳統價值和永恒之美的追求與堅守。
“物是人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òng xiān gē
洞仙歌
fēi liáng yā shuǐ, hóng yǐng chéng qīng xiǎo.
飛梁壓水,虹影澄清曉。
jú lǐ yú cūn bàn yān cǎo.
橘里漁村半煙草。
jīn lái gǔ wǎng, wù shì rén fēi, tiān dì lǐ, wéi yǒu jiāng shān bù lǎo.
今來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
yǔ jīn fēng mào.
雨巾風帽。
sì hǎi shéi zhī wǒ.
四海誰知我。
yī jiàn héng kōng jǐ fān guò.
一劍橫空幾番過。
àn yù lóng sī wèi duàn, yuè lěng bō hán, guī qù yě lín wū dòng tiān wú suǒ.
按玉龍、嘶未斷,月冷波寒,歸去也、林屋洞天無鎖。
rèn yún píng yān zhàng shì wú lú, rèn mǎn dì cāng tái, nián nián bù sǎo.
認云屏煙障是吾廬,任滿地蒼苔,年年不掃。
“物是人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