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空亦非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空空空亦非空”全詩
靜喧語默本來同。
夢里何曾說夢。
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里施功。
還如果熟自然紅。
莫問如何修種。
分類: 西江月
作者簡介(張伯端)

張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說(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號紫陽、紫陽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誠)。人稱“悟真先生”,傳為“紫玄真人”,又尊為“紫陽真人”。臨海(今屬浙江)人。自幼博覽群書,學貫古今中外,涉獵諸種方術。張伯端與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賢真人薛式、泥丸翠虛真人陳楠、瓊炫紫虛真人白玉蟾被奉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為: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帝君鐘離權、純陽帝君呂洞賓、純佑帝君劉海蟾、輔極帝君王重陽)。張伯端真人之師為劉海蟾,桂林劉仲遠真人系張伯端真人所度化。
《西江月(四)》張伯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江月(四)》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伯端。以下是我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法法法元無法,
空空空亦非空。
靜喧語默本來同。
夢里何曾說夢。
有用用中無用,
無功功里施功。
還如果熟自然紅。
莫問如何修種。
詩意:
這首詩詞充滿了哲理和禪意,表達了一種對人生和世界本質的思考。詩人用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闡述了一些關鍵觀念,旨在引導讀者思考自己的存在和行為方式。
賞析:
這首詩詞以法、空、靜、夢、有用、無功等詞語為線索,通過對它們的反復組合和對比,表達了一種禪宗的思維方式和對真實性的追求。
首兩句“法法法元無法,空空空亦非空”表達了一種對法和空的辯證思考。法指的是世間的規則和法則,空指的是事物的本質和真實性。詩人表達了法與空的對立和超越的關系,指出法雖然存在,但它的本質是無法可循的;而空雖然看似虛無,卻蘊含著深刻的意義。
接下來的兩句“靜喧語默本來同,夢里何曾說夢”強調了靜默與言語的對立。靜默是指內心的寧靜和超越言語的境界,詩人表達了在靜默中,語言和溝通變得無關緊要,只有直接體驗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質。
接著,“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里施功”表達了功利與無功利的對立。詩人指出,追求功利的行為雖然有所用處,但其實是無用的;而無功利的行為卻蘊含著真正的功德。他呼吁人們在行為中不要追求功利,而是要追求無私的奉獻和真正的有益。
最后兩句“還如果熟自然紅,莫問如何修種”用來比喻修行的境界。熟指的是對自己本性的領悟和熟悉,自然紅表示自然而然地顯現出真正的美麗和價值。詩人告誡人們不要問如何修行,因為真正的修行是自然而然的,而非刻意追求。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深刻的語言,探索了人生和世界的本質,表達了禪宗的思想和哲學觀點。它引導讀者超越表象,思考生活的真實性和追求內心的寧靜與無私。
“空空空亦非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jiāng yuè sì
西江月(四)
fǎ fǎ fǎ yuán wú fǎ, kōng kōng kōng yì fēi kōng.
法法法元無法,空空空亦非空。
jìng xuān yǔ mò běn lái tóng.
靜喧語默本來同。
mèng lǐ hé zēng shuō mèng.
夢里何曾說夢。
yǒu yòng yòng zhōng wú yòng, wú gōng gōng lǐ shī gōng.
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里施功。
hái rú guǒ shú zì rán hóng.
還如果熟自然紅。
mò wèn rú hé xiū zhǒng.
莫問如何修種。
“空空空亦非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