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破前峰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半破前峰月”全詩
(《海錄碎事》)。
魚多知海熟,藥少覺山貧。
(以下《方輿勝覽》)。
土控吳兼越,州連歙與池。
山河地襟帶,軍鎮國藩維。
綠水棹云月,洞庭歸路長。
春橋垂酒幔,夜柵集茶檣。
箬影沉溪暖,蘋花繞郭香。
(出守吳興)。
經冬野菜青青色,未臘山梅樹樹花。
(《優古堂詩話》)
半破前峰月。
分類: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句》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在黎明的時候,幽居的人聽得清楚,便離開床榻放下琴。魚兒多了才知道海水的熟悉,草木少了才覺得山林貧瘠。土地統治了吳、越兩地,州縣連著歙、池。山河是國家的屏障,軍鎮是國家的邊防。綠水上漂浮著云彩和月亮,洞庭湖是回家的路程。春天,橋上掛著酒幔,夜晚,柵欄旁集結著茶船。箬葉的影子在溫暖的溪水中沉淀,蘋花芬芳圍繞在城郭周圍。(在出使吳興的時候)。經過冬天,野菜依然保持著青翠的顏色,還沒有到臘月,山上的梅花已經開滿樹梢。(《優古堂詩話》)半個月亮已經從前峰的山頭露出。
詩義與賞析:這首詩是通過一系列景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感慨。以描寫黎明時幽居之人離開床榻放下琴,表達他對大自然的深入觀察與熟悉;以魚兒對海和草木對山林的知覺,反映了物我之間的相互感知。接著,詩人描述了土地的范圍、山河的地位和軍鎮的作用,表達了國家的邊疆保衛意識和土地的重要性。最后,通過描寫綠水、洞庭湖和春橋夜柵的景象,充滿了田園風景的美麗和寧靜。整首詩以物理景觀為切入點,以此抒發詩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和思考,展示了唐代詩人杜牧的細膩情感和對自然的敏感觸覺。
“半破前峰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ù
句
yōu rén tīng dá shǔ, liáo bà sū chuáng qín.
幽人聽達曙,聊罷蘇床琴。
hǎi lù suì shì.
(《海錄碎事》)。
yú duō zhī hǎi shú, yào shǎo jué shān pín.
魚多知海熟,藥少覺山貧。
yǐ xià fāng yú shèng lǎn.
(以下《方輿勝覽》)。
tǔ kòng wú jiān yuè, zhōu lián shè yǔ chí.
土控吳兼越,州連歙與池。
shān hé dì jīn dài, jūn zhèn guó fān wéi.
山河地襟帶,軍鎮國藩維。
lǜ shuǐ zhào yún yuè, dòng tíng guī lù cháng.
綠水棹云月,洞庭歸路長。
chūn qiáo chuí jiǔ màn, yè zhà jí chá qiáng.
春橋垂酒幔,夜柵集茶檣。
ruò yǐng chén xī nuǎn, píng huā rào guō xiāng.
箬影沉溪暖,蘋花繞郭香。
chū shǒu wú xīng.
(出守吳興)。
jīng dōng yě cài qīng qīng sè, wèi là shān méi shù shù huā.
經冬野菜青青色,未臘山梅樹樹花。
yōu gǔ táng shī huà
(《優古堂詩話》)
bàn pò qián fēng yuè.
半破前峰月。
“半破前峰月”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