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隨玉上天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楚人隨玉上天衢”全詩
水辭谷口山寒少,今日風頭校暖無。
分類: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押兵甲發谷口寄諸公》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押兵甲發谷口寄諸公》是唐代杜牧創作的一首詩詞。詩詞的具體內容表達了押兵甲發谷口的士兵情緒和心境,以及作者對這種情境的思考和感嘆。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清晨的溪澗中,山林蒼翠,像是桂樹的顏色一般寧靜。楚國的戰士們,同玉器一起上了天路。離開了谷口的山寒,今天的風頭正舒適無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景的手法,展現了清晨溪澗的美景。詩人通過"青青"和"桂色"等生動的描寫詞語,描繪出山林的寧靜和美麗。接著,詩人將目光轉向楚國的戰士,描寫他們帶著押送的玉器穿越谷口,上天路的景象。這里的"楚人隨玉上天衢"意味著楚國將士們沖刷著血雨腥風的戰爭,經過磨難之后獲得的榮耀和升遷。
接下來,詩人轉而寫今天的情景:"水辭谷口山寒少,今日風頭校暖無",表達了谷口已經不再那么寒冷,風頭也不再凜冽,戰爭已經遠離。這里的"水辭谷口"意味著水源從山寒的谷口流出,也可以理解為戰士們離開了戰爭的地方。詩人用"校暖無"來形容風頭舒適,表達了對戰士們的祝福和希冀,希望他們能夠享受到和平的溫暖。
整首詩詞著重寫了士兵的歸來和戰爭的消亡,展現了對戰爭的思考和對和平的向往。作為詩人的杜牧,他在戰亂時期生活,身處斗爭的社會環境中,通過這首詩詞表達了他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士兵們的祝福。詩詞樸實、自然,情感真摯、樸素,在表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方面,表達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楚人隨玉上天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ā bīng jiǎ fā gǔ kǒu jì zhū gōng
押兵甲發谷口寄諸公
xiǎo jiàn qīng qīng guì sè gū, chǔ rén suí yù shàng tiān qú.
曉澗青青桂色孤,楚人隨玉上天衢。
shuǐ cí gǔ kǒu shān hán shǎo, jīn rì fēng tou xiào nuǎn wú.
水辭谷口山寒少,今日風頭校暖無。
“楚人隨玉上天衢”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