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樹雙經海藏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龍樹雙經海藏中”全詩
今日導師聞佛慧,始知前路化成空。
分類:
作者簡介(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唐代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與其父李吉甫均為晚唐名相。唐文宗時,受李宗閔、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由翰林學士出為浙西觀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復遭奸臣鄭注、李訓等人排斥,左遷。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執政期間外平回鶻、內定昭義、裁汰冗官、協助武宗滅佛,功績顯赫。會昌四年八月,進封太尉、趙國公。唐武宗與李德裕之間的君臣相知成為晚唐之絕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戶。李德裕兩度為相,太和年間為相1年8個月,會昌年間為相5年7個月,兩次為相7年3個月。
《贈圓明上人(圓公,佛頂之最)》李德裕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圓明上人(圓公,佛頂之最)》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遠公說易長松下,
龍樹雙經海藏中。
今日導師聞佛慧,
始知前路化成空。
詩意:
這首詩是李德裕致贈給圓明上人(圓公)的作品。詩人描述圓公在長松下講述易經的故事,他的智慧像巨龍和高大的樹一樣深藏在大海之中。當詩人今天聽到導師(圓公)講述佛法的智慧時,他才意識到之前所追求的一切都化為虛無。
賞析:
這首詩以贈詩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圓明上人的敬意和思考。首先,詩人使用了遠公和導師這兩個詞來稱呼圓公,突顯了他對圓公的尊敬之情。其次,詩人通過描繪圓公講述易經的場景,表達了圓公博學多才的特點,將其智慧比作巨龍和高大的樹,強調了其深藏不露的內涵和智慧的深度。最后,詩人通過聽到圓公講述佛法的智慧,領悟到了一種超越世俗的境界,意識到以往追求的一切都是虛幻的,前路已經化為虛空。整首詩情感沉郁而深邃,通過對圓公的贊頌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反映了人們對于追求真理和意義的追尋。
總之,這首詩詞《贈圓明上人(圓公,佛頂之最)》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圓公的敬意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通過對圓公智慧的贊美和對虛空境界的領悟,詩人喚起讀者對于追求真理和超越世俗的思考,展現了唐代士人的哲學思想和對宗教智慧的追求。
“龍樹雙經海藏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yuán míng shàng rén yuán gōng, fú dǐng zhī zuì
贈圓明上人(圓公,佛頂之最)
yuǎn gōng shuō yì cháng sōng xià, lóng shù shuāng jīng hǎi cáng zhōng.
遠公說易長松下,龍樹雙經海藏中。
jīn rì dǎo shī wén fú huì, shǐ zhī qián lù huà chéng kōng.
今日導師聞佛慧,始知前路化成空。
“龍樹雙經海藏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