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邽村北醒時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下邽村北醒時歸”全詩
春風怪我君知否,榆葉楊花撲面飛。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別楊同州后卻寄》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別楊同州后卻寄》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作品。這首詩描寫了離別后的思念和對春天的贊美。
中文譯文:
醉酒時在潘驛橋南別離,
清醒時在下邽村北歸程。
春風是否把我的思念告訴你,
榆葉、楊花在面前飛舞。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楊同州的離別之情以及對春天的欣喜之情。詩人在離別時醉酒,清醒時歸途中回憶起與楊同州的別離。他思念楊同州,想知道春風是否會把他的思念傳達給她。同時,詩人也描繪了春天的美景,榆葉和楊花在春風中飄舞,增添了詩的情感和意境。
賞析:
這首詩體現了白居易的清新風格和寫實主義的特點。他通過描繪清醒時的離別和歸程,以及對春天的描繪,將自己的情感和情景融入其中。詩人的離別之情和對春天的表達使詩篇具有了濃郁的情感,讀來令人動情,也讓人對離別和春天的美好產生共鳴。通過對細微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詩人將詩歌的表現力發揮得淋漓盡致。這首詩既發人深思,又給人以美好的感受。
“下邽村北醒時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é yáng tóng zhōu hòu què jì
別楊同州后卻寄
pān yì qiáo nán zuì zhōng bié, xià guī cūn běi xǐng shí guī.
潘驛橋南醉中別,下邽村北醒時歸。
chūn fēng guài wǒ jūn zhī fǒu, yú yè yáng huā pū miàn fēi.
春風怪我君知否,榆葉楊花撲面飛。
“下邽村北醒時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