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伏酒魔休放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漸伏酒魔休放醉”全詩
登山尋水應無力,不似江州司馬時。
漸伏酒魔休放醉,猶殘口業未拋詩。
君行過到爐峰下,為報東林長老知。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寄題廬山舊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侶》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題廬山舊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侶》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十年前作草堂主,
而今雖在鬢如絲。
登山尋水應無力,
不似江州司馬時。
漸伏酒魔休放醉,
猶殘口業未拋詩。
君行過到爐峰下,
為報東林長老知。
詩意:
這首詩詞是白居易寄給廬山舊草堂的題詩,同時也呈給二林寺的道侶。詩人回憶起三十年前自己擔任草堂主的時光,對比現在自己頭發已經變白,精力不如從前。他感嘆登山尋水已經沒有當年的力氣了,不像當年在江州擔任司馬時那樣精力充沛。詩人逐漸戒除了酒的誘惑,不再沉迷于酒的迷醉之中,但他仍然沒有完全放下詩歌創作的事業。最后,詩人希望這首詩能夠傳達給東林寺的長老,以示自己對他們的問候和報告。
賞析:
這首詩詞以廬山舊草堂為背景,表達了白居易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自己身體狀況的變化。詩人通過對比過去和現在的差異,表現了歲月不饒人的無情,以及生活的變遷對他個人的影響。他感嘆登山尋水的力氣已經不如從前,暗示了自己的衰老和體力的減退。然而,詩人并未因此而放棄,他逐漸控制住了對酒的癡迷,將精力和心思轉移到了詩歌創作上。最后,他將這首詩詞寄給東林寺的長老,表達了對他們的關懷和敬意。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心境,通過對時間流逝和自身體驗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于人生變遷和對藝術創作的思考。同時,詩中運用了一些景物描寫,如廬山、江州等地名,為詩詞增添了一定的情境氛圍。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的感慨和對藝術的執著,具有一定的觸動力和思考性。
“漸伏酒魔休放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tí lú shān jiù cǎo táng, jiān chéng èr lín sì dào lǚ
寄題廬山舊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侶
sān shí nián qián cǎo táng zhǔ, ér jīn suī zài bìn rú sī.
三十年前草堂主,而今雖在鬢如絲。
dēng shān xún shuǐ yīng wú lì,
登山尋水應無力,
bù shì jiāng zhōu sī mǎ shí.
不似江州司馬時。
jiàn fú jiǔ mó xiū fàng zuì, yóu cán kǒu yè wèi pāo shī.
漸伏酒魔休放醉,猶殘口業未拋詩。
jūn xíng guò dào lú fēng xià, wèi bào dōng lín zhǎng lǎo zhī.
君行過到爐峰下,為報東林長老知。
“漸伏酒魔休放醉”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