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放怎么讀 放的意思

    “放”字共有1個讀音: [fàng]  
    放
    漢字
    讀音 [fàng]
    注音 ㄈㄤˋ
    部首 [攵]  反文旁
    筆畫 總筆畫:8 部外:4
    異體字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653E
    其它編碼 五筆:yty 倉頡:ysok 鄭碼:symo 四角:08240
    筆順編碼 41533134
    筆順筆畫 丶一フノノ一ノ丶
    筆順名稱 點 橫 橫折鉤 撇 撇 橫 撇 捺

    放字的意思

    1.解除約束,使自由:釋放。放虎歸山。把俘虜放回去。

    2.在一定的時間停止(學習、工作):放學。放工。

    3.放縱:放任。放聲高歌。放言高論。

    4.讓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動:放牛。放羊。

    5.把人驅逐到邊遠的地方:放逐。流放。

    6.發出:放槍。放光。放冷箭。玉簪花放出陣陣的清香。

    7.點燃:放火。放爆竹。

    8.借錢給人,收取利息:放債。放款。

    9.擴展:放大。放寬。上衣的身長要放一寸。

    10.姓。

    放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fàng ㄈㄤˋ

    解脫約束,得到自由:把籠子里的鳥放了。放膽。放誕。放任。放肆。放歌。放懷。豪放。釋放。散(sàn):放工。放假。放學。放晴(陰雨后轉晴)。帶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動,放手不管,含貶義)。驅逐到遠方去:放逐。放黜。流放。到基層去:放官(古時指任命為外地官員)。下放。發出:放電。放毒。放光。發放。借錢給別人,收取利息:放債。放貸。擴展:放大。放寬。花開:百花齊放。心花怒放。擱、置:這件事情不要緊,先放一放。存放。放棄。放心。放置。至:放乎四海。摩頂放踵。

    英語 put, release, free, liberate

    德語 freilassen, gehen lassen, platzieren, setzen (V)

    法語 relacher,libérer,faire pa?tre,projeter (un film)?,lancer,mettre,placer,déposer

    放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fàng

    〈動〉

    (1) (形聲。從攴( pū),方聲。本義:驅逐,流放)

    (2) 同本義 [banish]

    放,逐也。——《說文》

    見伯夷之放跡。——《楚辭·悲回風》

    卿大夫外淫者放。——劉向《列女傳》

    放驩兜于 崇山。——《虞書》

    放弒其君則殘之。——《周禮·大司馬》

    放其大夫。——《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齊放其大臣 孟嘗君于諸侯。——《戰國策·齊策》

    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 懷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 又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4) 又如:流放(把犯人驅逐到邊遠地方去);放伐(以武力討伐并放逐暴君);放徒(放野。放逐于野);放遠(遠逐);放廢(放逐罷黜);放遷(放逐)

    (5) 舍棄;廢置 [abandon]

    放,棄也。——《小爾雅》

    惟威惟虐,大放王命。——《書·康誥》

    (6) 又如:放丟(扔,丟放);放絕(廢棄);放蔑(廢棄蔑視)

    (7) 解除約束;釋放 [free;release]

    昔毛寶放龜而得渡。—— 馬中錫《中山狼傳》

    休放往來人閑走。——元· 關漢卿《竇娥冤》

    (8) 又如:把俘虜放回去;放赦(寬赦;赦免);放脫(放走);放免(放赦。釋放,赦免);放遣(釋放;遣散);放釋(釋放)

    (9) 免去;免除 [exempt from]

    任事者知不足以治職,則放官收。——《韓非子·八經》

    (10) 又如:放良(官府或主人放免奴婢脫籍,使之成平民);放官(免職);放退(免職,退職);放稅(免稅)

    (11) 放縱,恣縱 [let oneself go;indulge]

    無使放悖。——《呂氏春秋·審分》

    益增其放。——《絕交書》。注:“放蕩。”

    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放弛(放縱);放玩(縱情游玩);放傲(放縱自傲);放醉(縱情醉酒);放橫(恣意蠻橫);放濁(放縱邪行);放懷(縱意,放縱情懷)

    (13) 做;干 [do]。如:放歹(干壞事,作惡);放短(做手腳);放線(做眼線;當坐探)

    (14) 發放 [provide;grant]

    月錢放過了不曾?——《紅樓夢》

    (15) 又如:放賞(發放賞錢);放高利貸;放官吏債(宋代富家將銀錢放與候補京官使用,待京官得到實缺時,可得加倍利息)

    (16) 擱置;放下 [put;place;dispose of]

    放,置也。——《廣雅》

    無放飯。——《禮記·曲禮》

    隱居放言。——《論語》。包注:“置也。”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7) 又如:放著(放置,擱置);放桌子(擺餐具);放頓(安放);放仗(放下兵器)

    (18) 委任;外放(舊指京官調任外地) [appoint]

    既而胡即放 寧夏知府。—— 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19) 又如:放缺(委任官職;做官)

    (20) 從[家畜]圈欄或禁閉中釋放出來 [unpen]

    放牛于桃林之野。——《偽武成》

    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唐· 柳宗元《三戒》

    且放白鹿山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唐·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21) 又如:放牛;放羊拾柴(指老人娶妻,有意不加管束,冀能懷孕,從而得到名份上的兒子)

    (22) 要求對方采取某種態度 [behave]。如:放尊重些;放明白些

    (23) 放映,放送 [show film]。如:放電影;放幻燈片

    (24) 擴展,加大 [let out;expand]。如:腰身放肥一點;褲腿再放一寸

    (25) 使停留在原來的地方或狀態,不加處理 [leave alone]。如:鮮肉不能放太久;這個問題得放幾天再說

    (26) 擱進去,加進去 [put in;add]。如:先給鍋里放點水;湯里放點鹽

    (27) 為達到某種狀態迅速控制速度、態度等 [readjust one's speed,attitude,etc.]。如:汽車的速度放慢了;做事放謹慎點;放低聲音

    (28) 開放 [blossom;open]。如:花開花放;心花怒放;百花齊放

    (29) 舒展 [lift]。如:放眉;放體

    (30) 通“方”。并船 [side by side with ships]

    不放舟,不避風,則不可涉也。——《荀子·子道》

    (31) 又如:落日放船好,輕風生浪遲

    (32) 發射;放射;發出 [emit;disharge]

    由屋頂放光入室。——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33) 又如:有的放矢;放電;放光

    (34) 點燃 [fire] 如:放爆竹;放焰火

    (35) 在規定的時間內停止學習或工作 [stop] 如:放寒假;放學

    (36) 通“妨”( fáng)。阻礙 [block;obstruct]

    不利作土工之事,放農焉。——《管子·度地》

    (37) 通“仿”( fǎng)

    (38) 模擬 [simulate;imitate]

    賓之禮事,放上而動,咨也。——《國語·周語下》

    有放而不致也。——《禮記·禮器》

    心難而行易,好友同志,仕不擇地。濁操傷行,世何效放?——《論衡·自紀》

    (39) 又如:放物(模擬事物);放效(模擬仿效)

    (40) 相似 [similar;resemble]

    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莊子·天地》

    詞性變化

    fàng

    〈副〉

    通“方”。正當 [just the time for;just when]

    桓公放春三月觀于野。——《管子·小問》

    放字的辭典解釋

    放ㄈㄤˋfàng 動

    逐。如:「流放」。《楚辭·屈原·漁父》:「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閑,憂愁嘆吟,儀容變易。」

    棄。《三國志·卷四四·蜀書·姜維傳》:「尋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

    放縱、任由。如:「放聲高歌」、「放言高論」。《孟子·告子上》:「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安置。如:「陳放」、「安放」。《水滸傳·第二一回》:「一桶盤拖上樓來,放在春臺上。」

    發出。如:「施放」、「鳴放」。《三國演義·第五回》:「堅取箭,連放兩箭,皆被華雄躲過。」

    開、展。如:「心花怒放」、「百花開放」。

    在一定時間后停止。如:「放學」、「放工」。

    任官職,多指京官外任而言。如:「外放」、「下放」。《兒女英雄傳·第四○回》:「賞了頭等官加了個副都統銜,放了烏里雅蘇臺的參贊大臣了。」

    弄,置于「仔細」、「明白」、「聰明」等詞前,有提請注意的意思。如:「放明白些」、「放聰明點」。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三折》:「哥哥,你丟我時,放仔細些,我肚子上有個癤子哩。」

    打網球、排球、乒乓球時的偷襲。如:「他在網前放小球,漂亮極了!」

    放蕩、不拘束。如:「豪放」、「狂放」、「奔放」。

    放ㄈㄤˇfǎng 動

    依據。《論語·里仁》:「放于利而行,多怨。」

    至。《孟子·梁惠王下》:「南放于瑯邪。」

    仿效。《后漢書·卷四十·班彪傳上》:「據坤靈之正位,放太紫之圓方。」宋·蘇軾〈上韓太尉書〉:「皆依放儒術六經之言,而取其近似者以為口實。」

    康熙字典解釋

    放【卯集下】【攴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4畫

    〔古文〕匸《唐韻》《集韻》《韻會》??甫妄切,音舫。《說文》逐也。《小爾雅》棄也。《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疏》放逐。《左傳·宣元年》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衞。《註》放者,受罪黜免,宥之以遠。

    又《書·武成》放牛于桃林之野。《疏》據我釋之,則云放。

    又《禮·曲禮》毋放飯。《註》去手餘飯於器中。

    又《左傳·昭十六年》獄之放紛。《註》放,縱也。

    又《論語》隱居放言。《何晏註》放,置也,不復言世務。

    又《孟子》如追放豚。《趙岐註》放逸之豕。

    又《博雅》妄也。《玉篇》散也。《增韻》肆也,捨也。《正韻》廢也。

    又《廣韻》分兩切《集韻》甫兩切《正韻》妃兩切,??音昉。同倣。學也。《玉篇》比也。《類篇》效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疏》能放效上世之功。

    又《周禮·天官》食醫,凡君子之食恆放焉。《註》放,猶依也。

    又《孟子》放乎四海。《趙岐註》放,至也。

    又《集韻》分房切。方,或作放,倂船也。《前漢·禮樂志》神裴回若留放,殣冀親以肆章。《說文》從攴作放。放字原從攴作。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放【卷四】【放部】

    逐也。從攴方聲。凡放之屬皆從放。甫妄切

    說文解字注

    (放)逐也。從攴。方聲。甫妄切。十部。凡放之屬皆從放。

    放字組詞

    放字成語

    * 網站為您提供放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