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應與病齊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身應與病齊生”全詩
若問病根深與淺,此身應與病齊生。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病氣》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病氣》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自知氣發每因情,
情在何由氣得平。
若問病根深與淺,
此身應與病齊生。
詩意:
這首詩詞探討了情緒和身體健康之間的關系。詩人白居易自覺到情緒的波動會影響到他的身體狀況,他認為情緒的起伏是導致他病痛的原因。他在詩中提出了一個問題,即情緒和身體健康之間的相互關系是如何產生平衡的。最后,他暗示自己的病痛與他的身體是相輔相成的,兩者幾乎同時存在。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探討情緒和身體健康之間微妙的關系,表達了白居易對自身病痛的思考和感悟。詩人將情緒和身體健康相互對應,認為情緒的不穩定會導致身體的不適,而身體的不適也會進一步影響情緒。他以自己為例,將病痛與情緒聯系起來,暗示了人體的整體性。詩人以簡潔的語言和明快的節奏表達了自己的思想,使詩詞具有了一定的感染力。
這首詩詞在現代人們對心身健康的關注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它提醒我們關注情緒健康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以及身體的不適可能會引發情緒的波動。它也呼吁我們在生活中保持情緒的平穩,以促進身心的和諧。此外,詩詞運用了對健康的思考和對人體的整體性的認識,展示了白居易深厚的人生智慧和詩歌才華。
“此身應與病齊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ng qì
病氣
zì zhī qì fā měi yīn qíng, qíng zài hé yóu qì dé píng.
自知氣發每因情,情在何由氣得平。
ruò wèn bìng gēn shēn yǔ qiǎn, cǐ shēn yīng yǔ bìng qí shēng.
若問病根深與淺,此身應與病齊生。
“此身應與病齊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