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興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以文興治”全詩
同心協謀,柔遠能邇。
以德康俗,以文興治。
斯焉象功,罔不昭濟。
分類:
《明道元年章獻明肅皇太后朝會十五首》佚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明道元年章獻明肅皇太后朝會十五首》是隋代的一首詩詞,作者不詳。該詩詞描繪了皇太后明肅和皇帝明道元年朝會的盛況,表達了君臣同心、以德治國、以文興治的愿景。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暫不可用,但我們可以從詩詞的整體意境和賞析來理解其含義。
詩詞以堯母之圣、放勛為子作為開頭,堯母是古代傳說中的圣賢之母,放勛則是堯的兒子,這一描寫表達了圣明的君主與其賢母之間的關系。接著,描繪了君臣同心協謀、柔遠能邇的場景,強調了統治者和臣民之間的默契和和諧。
詩詞繼續提到以德康俗、以文興治,這是表達了治理國家的原則。通過道德的教化來使人民安居樂業,通過文化的繁榮來推動國家的治理。這種治國理念強調了道德和文化對于國家繁榮的重要性。
最后四句“斯焉象功,罔不昭濟”,表達了皇帝明道的治理功績,顯示了他的智慧和能力。這樣的治理方式將使國家繁榮昌盛,不遺余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述皇太后朝會的盛況和治國理念,表達了統治者與臣民的和諧關系、以德治國、以文興治的愿景,并展示了明道皇帝的治理才能。這首詩詞充滿了儒家思想中的君臣關系和治國理念,展現了隋代社會的繁榮與和諧。
“以文興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íng dào yuán nián zhāng xiàn míng sù huáng tài hòu cháo huì shí wǔ shǒu
明道元年章獻明肅皇太后朝會十五首
yáo mǔ zhī shèng, fàng xūn wèi zi.
堯母之圣,放勛為子。
tóng xīn xié móu, róu yuǎn néng ěr.
同心協謀,柔遠能邇。
yǐ dé kāng sú, yǐ wén xìng zhì.
以德康俗,以文興治。
sī yān xiàng gōng, wǎng bù zhāo jì.
斯焉象功,罔不昭濟。
“以文興治”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