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明向遠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虛明向遠開”全詩
卷簾無俗客,應只見云來。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和韋開州盛山十二首·宿云亭》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韋開州盛山十二首·宿云亭》是唐代詩人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宿云亭
清凈當深處,
虛明向遠開。
卷簾無俗客,
應只見云來。
譯文:
在云亭宿營
清凈的地方往往在深處,
虛無的明亮向遠方敞開。
遮卷的簾子無俗客的打擾,
應該只見到云朵飄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云亭宿營的情景。云亭是一個位于山間、高處的亭子,遠離塵囂,寧靜幽雅。詩中的第一句"清凈當深處"表達了作者對寧靜之地的贊美,將清凈與深處相聯系,強調了其遠離喧囂的特點。接著,"虛明向遠開"一句表達了寧靜之地的開闊和明亮,虛無的景象似乎向遠方無限延伸,給人以開放和自由的感覺。"卷簾無俗客"一句暗示了這個地方的幽靜,沒有繁雜的世俗人事干擾。最后一句"應只見云來"則表達了作者在這個寧靜之地只想看到飄動的云朵,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靜的山間景致,給人一種遠離塵囂的感覺。通過對云亭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寧靜、幽雅環境的向往和贊美。清凈、虛明、卷簾等詞語的運用,使得整首詩充滿了寧靜、空靈的意境。詩中沒有繁瑣的修辭和華麗的辭藻,卻通過簡明扼要的表達傳達了作者的情感和對大自然的熱愛。讀者在閱讀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一種寧靜和舒適的心境,仿佛自己也置身于云亭之中,遠離塵囂,享受自然的美好。
“虛明向遠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éi kāi zhōu shèng shān shí èr shǒu sù yún tíng
和韋開州盛山十二首·宿云亭
qīng jìng dāng shēn chù, xū míng xiàng yuǎn kāi.
清凈當深處,虛明向遠開。
juàn lián wú sú kè, yīng zhī jiàn yún lái.
卷簾無俗客,應只見云來。
“虛明向遠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