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池上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逍遙池上步”全詩
林隈薄霧起,石隙幽泉度。
鷗迷夕樹返,魚觸秋荷去。
清聲水上來,欲去更延佇。
分類:
作者簡介(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池上(二首)》袁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池上》是明代袁凱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其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振衣書齋客,逍遙池上步。
林隈薄霧起,石隙幽泉度。
鷗迷夕樹返,魚觸秋荷去。
清聲水上來,欲去更延佇。
詩意:
這位振衣的書齋客人,自在地在池塘邊散步。
林間淺霧升起,石縫中幽靜的泉水流動。
迷失的海鷗飛回夕陽下的樹林,魚兒輕觸秋荷游離。
清脆的聲音從水面傳來,讓人不禁想停留更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池塘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情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在這個池塘上散步時的愉悅心情。
首節描寫了一位衣著整潔的書齋客人,他在池塘旁邊自由自在地散步,展現出一種閑適和舒暢的心境。
第二節以林間薄霧的起伏和石縫中幽靜的泉水為表現對象,給人一種幽靜和寧靜的感覺。這里的林隈薄霧和石隙幽泉給整個景象增添了一層神秘和朦朧的色彩。
第三節以迷失的海鷗飛回夕陽下的樹林和魚兒輕觸秋荷的情景,表達了自然界的和諧與美好。這里的海鷗和魚兒作為池塘的常見生物,給整個景象增添了生動的元素。
最后一節以清脆的聲音從水面傳來為結尾,表達了作者對這個美麗景色的珍惜和希望停留更久的心愿。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以細膩的描寫和優美的語言展示了作者的閑適心情和對自然美的贊美。讀者在欣賞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池塘上漫步時的寧靜和愉悅,同時也能夠體味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逍遙池上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í shàng èr shǒu
池上(二首)
zhèn yī shū zhāi kè, xiāo yáo chí shàng bù.
振衣書齋客,逍遙池上步。
lín wēi bó wù qǐ, shí xì yōu quán dù.
林隈薄霧起,石隙幽泉度。
ōu mí xī shù fǎn, yú chù qiū hé qù.
鷗迷夕樹返,魚觸秋荷去。
qīng shēng shuǐ shàng lái, yù qù gèng yán zhù.
清聲水上來,欲去更延佇。
“逍遙池上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