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不柰杜鵑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聲不柰杜鵑何”全詩
蜀地錦機裁色樣,洛陽土脈蘊中和。
牙牌有字分奇品,金屋無人續艷歌。
明月天津橋上晚,一聲不柰杜鵑何。
分類:
《牡丹花》董嗣杲 翻譯、賞析和詩意
《牡丹花》是宋代詩人董嗣杲的作品。這首詩以牡丹花為題材,通過描繪牡丹花的美麗和深意,表達了作者對春天和花朵的贊美,以及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精煉的語言,描繪了牡丹花的鮮艷和芬芳。作者首先描述了牡丹花的美妙香氣已經隨著春天的過去而透過大地,“大花香透已春過”。接著,作者稱贊牡丹花是春天的杰作,點染了大自然的色彩,“莫妙春工點染多”。這里的“點染”表達了牡丹花豐富的顏色和形態,也暗示了春天給大地帶來了豐富多彩的變化。
接下來,詩人以地域之美來贊美牡丹花的品質。他提到了蜀地的錦織技藝,牡丹的花紋就像是被蜀錦機織出來的,“蜀地錦機裁色樣”。而洛陽則以其土壤的質地孕育了牡丹的繁盛,“洛陽土脈蘊中和”。這里的“中和”既指土壤的肥沃,也隱喻了牡丹花的高潔和純正。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牡丹花的珍視和對時光的感慨。他提到了牙牌上標記的字,將牡丹花分為不同的品種,“牙牌有字分奇品”。同時,他也意識到這些美麗的花朵沒有人能夠將其繼續傳頌,因為金屋無人,沒有人能夠繼承其美麗的傳統,“金屋無人續艷歌”。
最后兩句描繪了明月下的天津橋,卻沒有杜鵑的聲音。這里的明月象征著明亮和純凈,而杜鵑則常被視為春天的使者。詩人通過這樣的寫景,表達了對于春天的思念和對于時光的流逝的感慨,“一聲不柰杜鵑何”。
整首詩通過對牡丹花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春天美好事物的贊美,以及對光景易逝和美好傳統的思考。牡丹花被賦予了豐富的象征意義,既是春天的杰作,也是時光的見證,詩人通過這些意象,抒發了自己對于美和時光流轉的感慨之情。
“一聲不柰杜鵑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ǔ dān huā
牡丹花
dà huā xiāng tòu yǐ chūn guò, mò miào chūn gōng diǎn rǎn duō.
大花香透已春過,莫妙春工點染多。
shǔ dì jǐn jī cái sè yàng, luò yáng tǔ mài yùn zhōng hé.
蜀地錦機裁色樣,洛陽土脈蘊中和。
yá pái yǒu zì fēn qí pǐn, jīn wū wú rén xù yàn gē.
牙牌有字分奇品,金屋無人續艷歌。
míng yuè tiān jīn qiáo shàng wǎn, yī shēng bù nài dù juān hé.
明月天津橋上晚,一聲不柰杜鵑何。
“一聲不柰杜鵑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