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望皆同照乘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人望皆同照乘寶”全詩
人望皆同照乘寶,家風不重滿籝金。
護衣直夜南宮靜,焚草清時左掖深。
何幸末班陪兩地,陽春欲和意難任。
分類:
作者簡介(權德輿)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后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德宗時,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遷起居舍人、知制誥,進中書舍人。憲宗時,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書,復以檢校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卒謚文,后人稱為權文公。
《奉和韋諫議奉送水部家兄上后書情…呈兩省閣老院長》權德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唐代權德輿所作,題為《奉和韋諫議奉送水部家兄上后書情…呈兩省閣老院長》。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駟牡龍旂慶至今,
一門儒服耀華簪。
人望皆同照乘寶,
家風不重滿籝金。
護衣直夜南宮靜,
焚草清時左掖深。
何幸末班陪兩地,
陽春欲和意難任。
詩意:
這首詩詞是權德輿致贈韋諫議兄長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韋諫議家族的贊揚和祝福,以及對自身身份地位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景與抒懷相結合的方式,既展示了作者對韋諫議家族的景仰之情,又表達了自身的無奈和心情。
首句“駟牡龍旂慶至今”,描繪了韋諫議家族的繁榮興盛,象征著家族的世代榮耀。第二句“一門儒服耀華簪”,指出韋諫議一家都是儒雅之士,以文化才華聞名,華簪則象征尊貴地位。
接下來的兩句“人望皆同照乘寶,家風不重滿籝金”,表達了人們對韋諫議家族的景仰和敬佩,認為他們的家族像是乘坐著寶馬一樣引人注目,而家族的聲望并不是靠金錢的堆積而來,而是通過家族的風范和品德積累而成。
下半部分的兩句“護衣直夜南宮靜,焚草清時左掖深”,描繪了作者作為朝廷官員值夜時的忠誠和奉公之心,以及對宮廷殿閣的景仰和熱愛。
最后兩句“何幸末班陪兩地,陽春欲和意難任”,表達了作者身為官員的辛苦和無奈之情。他感慨于自己常常被派往偏遠之地,無法與家人團聚,而內心卻渴望與家人共享春光,但卻無法如愿。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韋諫議家族的榮耀和自身的辛酸,既展示了作者對家族的贊美,也抒發了自身的情感和心境,表達了對家庭團聚和幸福生活的向往。整首詩詞情感真摯,寫景與抒懷相得益彰,展現了唐代文人的情感體驗和社會現實。
“人望皆同照乘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wéi jiàn yì fèng sòng shuǐ bù jiā xiōng shàng hòu shū qíng chéng liǎng shěng gé lǎo yuàn cháng
奉和韋諫議奉送水部家兄上后書情…呈兩省閣老院長
sì mǔ lóng qí qìng zhì jīn, yī mén rú fú yào huá zān.
駟牡龍旂慶至今,一門儒服耀華簪。
rén wàng jiē tóng zhào chéng bǎo,
人望皆同照乘寶,
jiā fēng bù zhòng mǎn yíng jīn.
家風不重滿籝金。
hù yī zhí yè nán gōng jìng, fén cǎo qīng shí zuǒ yē shēn.
護衣直夜南宮靜,焚草清時左掖深。
hé xìng mò bān péi liǎng dì, yáng chūn yù hé yì nán rèn.
何幸末班陪兩地,陽春欲和意難任。
“人望皆同照乘寶”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