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傍茅檐便竹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傍茅檐便竹籬”出自宋代吳芾的《折梅》,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bù bàng máo yán biàn zhú lí,詩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不傍茅檐便竹籬”全詩
《折梅》
不傍茅檐便竹籬,初開猶未許人知。
一枝到手春雖淺,肯負花前金屈卮。
一枝到手春雖淺,肯負花前金屈卮。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折梅》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折梅》是宋代吳芾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在春天折梅花的情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不依偎茅草的屋檐而是籬笆旁,初次綻放的梅花仍未被人所知。一枝梅花握在手中,盡管春天還不深,也不愿辜負花前的美景。
詩意:
這首詩詞以折梅花為主題,通過描繪作者折梅的情景,表達了對春天的渴望和對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詩中的梅花作為春天的象征,代表了希望和新生,同時也寄托了作者對美好時光的憧憬和追求。
賞析:
《折梅》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折梅花的情景,展現出作者對自然美的敏感和對生活細節的關注。詩中的"茅檐"和"竹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梅花的獨特之處。梅花初開,還未引起人們的注意,這種隱匿的美麗更加令人著迷。詩中的"金屈卮"是指古代盛酒的器皿,這里用來比喻美麗的梅花。作者表示,即使只折得一枝梅花,也不愿辜負這美麗的景象。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文字表達了作者對春天和美的向往,同時也透露出對獨特、隱匿之美的追求。通過對折梅的描寫,將自然景物與人情感巧妙地結合,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整首詩詞意境清新,情感真摯,是一首充滿生命力和詩意的佳作。
“不傍茅檐便竹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é méi
折梅
bù bàng máo yán biàn zhú lí, chū kāi yóu wèi xǔ rén zhī.
不傍茅檐便竹籬,初開猶未許人知。
yī zhī dào shǒu chūn suī qiǎn, kěn fù huā qián jīn qū zhī.
一枝到手春雖淺,肯負花前金屈卮。
“不傍茅檐便竹籬”平仄韻腳
拼音:bù bàng máo yán biàn zhú lí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不傍茅檐便竹籬”的相關詩句
“不傍茅檐便竹籬”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不傍茅檐便竹籬”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不傍茅檐便竹籬”出自吳芾的 《折梅》,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