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泛齒頰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得泛齒頰中”全詩
未論七碗足,先借兩腋風。
烹在擊拂外,得泛齒頰中。
若論破睡魔,自可書元功。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日鑄得新茗,
色味建水空。
未論七碗足,
先借兩腋風。
烹在擊拂外,
得泛齒頰中。
若論破睡魔,
自可書元功。
中文譯文:
太陽照耀下,新茶泡制出來,
色彩香味都凝聚在茶杯中。
不論是七碗還是足夠,
先借兩腋風吹走心中的煩憂。
泡制的茶在空氣中飄蕩,
滿口滋味充滿了舌尖。
如果要說破除睡眠的魔咒,
自然可以寫下元功的奇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山居的時光中泡制茶葉的情景。詩人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茶葉制作的過程和品茗的愉悅。茶葉泡制完畢后,色彩和香味都充滿了茶杯,仿佛建水(指建水河)中的美景一般。作者提到了七碗茶,可能是指自己喝了七碗茶,也許是對茶的品味和享受的一種夸張描述。而在品茗之前,作者先要借兩腋風,意味著通過搖扇或者扇風,將心中的煩憂吹散,達到心靈的寧靜。
接下來,作者描述了品茗的體驗。茶葉沖泡后散發出的香氣在空氣中擴散,使得品茗者嘴里充滿了茶的滋味,讓人陶醉其中。詩人通過用詞巧妙地表達了品茗的美妙感受,將茶的味道和香氣與舌尖和齒頰相聯系,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品茗的愉悅和滿足。
最后兩句表達了品茗的功效。作者提到破除睡眠魔咒,可能指喝茶能夠提神醒腦,消除倦意,幫助克服困倦。自然地,品茗的過程就成為了一種書寫元功(指功勛、功勞)的方式,也是一種戰勝困倦的方法。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山居茶葉的制作和品茗的愉悅,展示了作者對茶的熱愛和對品茗體驗的贊美。同時,詩人也在表達對茶葉作為一種飲品的功效的思考,以及茶與心靈寧靜的聯系。
“得泛齒頰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jū zá shī jiǔ shí shǒu
山居雜詩九十首
rì zhù dé xīn míng, sè wèi jiàn shuǐ kōng.
日鑄得新茗,色味建水空。
wèi lùn qī wǎn zú, xiān jiè liǎng yè fēng.
未論七碗足,先借兩腋風。
pēng zài jī fú wài, dé fàn chǐ jiá zhōng.
烹在擊拂外,得泛齒頰中。
ruò lùn pò shuì mó, zì kě shū yuán gōng.
若論破睡魔,自可書元功。
“得泛齒頰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