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須留穎見錐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須留穎見錐囊”全詩
似我鵠烏忘白黑,知君牝牡失驪黃。
靜中禪縛應超脫。
別后祠鋒底激昂。
投老窮途各千里,不須留穎見錐囊。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徐持志見寄》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徐持志見寄》是宋代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繡衣歸臥水云鄉,
彩繡的衣裳回到了水云之鄉,
湛輩猶懷峴首羊。
湛輩仍懷念著峴首的羊。
似我鵠烏忘白黑,
像我這樣的鵠鳥卻忘記了黑白色,
知君牝牡失驪黃。
我知道你的公牛和母牛失去了驪黃色。
靜中禪縛應超脫。
在寧靜中修行的禪者應該超越束縛。
別后祠鋒底激昂。
分別之后,祠堂中的劍鋒仍然銳利而激昂。
投老窮途各千里,
投身于艱難的旅途,各自千里迢迢,
不須留穎見錐囊。
無需保留智慧,見證塵世的榮辱。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人事變遷的感慨和對修行境界的思考。詩人通過繡衣、羊和鵠鳥等形象隱喻,描繪自然景物和人類行為,寄托了對時光流轉的思考和對人生追求的探索。
詩詞開篇以繡衣歸臥水云鄉,表達了返璞歸真、追求寧靜的心境。湛輩猶懷峴首羊,表明詩人對故鄉和過去的懷念之情。似我鵠烏忘白黑,知君牝牡失驪黃,通過鵠鳥忘記黑白和公牛母牛失去驪黃色的形象,表達了對人們忘記本真和追求虛榮的思考。
接著,詩人以禪者的視角,探討修行之道。靜中禪縛應超脫,表達了禪修者在寧靜中應該超越塵世的束縛。別后祠鋒底激昂,描述了劍鋒激昂的祠堂,暗示修行者在離別之后,內心仍然堅定而激昂。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追求的思考。投老窮途各千里,形容了艱難的旅途和各自奔波的情景。不須留穎見錐囊,意味著在這個世俗的旅途中,無需過于計較名利和個人智慧,而是要超越物質的束縛,對內心追求的堅守。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禪修境界的描繪,表達了對人事變遷和人生追求的思考。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于返璞歸真、超越塵世的追求,具有深遠的哲理意味。
“不須留穎見錐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xú chí zhì jiàn jì
次韻徐持志見寄
xiù yī guī wò shuǐ yún xiāng, zhàn bèi yóu huái xiàn shǒu yáng.
繡衣歸臥水云鄉,湛輩猶懷峴首羊。
shì wǒ gǔ wū wàng bái hēi, zhī jūn pìn mǔ shī lí huáng.
似我鵠烏忘白黑,知君牝牡失驪黃。
jìng zhōng chán fù yīng chāo tuō.
靜中禪縛應超脫。
bié hòu cí fēng dǐ jī áng.
別后祠鋒底激昂。
tóu lǎo qióng tú gè qiān lǐ, bù xū liú yǐng jiàn zhuī náng.
投老窮途各千里,不須留穎見錐囊。
“不須留穎見錐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