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忽已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二月忽已破”全詩
提壺工喚客,布谷巧當歌。
得酒先愁盡,惜花翻恨多。
逢辰不為樂,明日復如何。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春日雜詠九首》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日雜詠九首》是宋代詩人李彌遜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和人們對于時光流逝的感嘆。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天的二月突然已經過去,
一整個春天已經過去了一大半。
酒杯被熟練地端起,主人喚來客人,
布谷鳥巧妙地唱起歌來。
喝酒的人先是憂愁盡消,
但可惜的是花兒開放時恨事太多。
每逢新的一天,我感到不快樂,
明天又將如何度過呢?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展現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二月已經過去了一大半,春天的氣息已經濃烈起來。詩中描述了人們提著酒杯款待客人,布谷鳥歌唱的情景,表達了人們在春天中的喜悅和對美好事物的享受。然而,詩人在欣賞春天之余,也感到時間的匆匆流逝,對逝去的春光和即將到來的未來心生憂慮。
賞析:
《春日雜詠九首》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象,通過對春天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和對未來的疑慮。詩中的"二月忽已破"一句,直接點明了時間的流逝,給人一種時間匆匆的感覺。"提壺工喚客,布谷巧當歌"這兩句,生動地刻畫了春天里人們歡聚的場景,展示了人們在春天中的愉悅和快樂。"得酒先愁盡,惜花翻恨多"這兩句,則凸顯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對時光流逝的悲嘆。最后兩句"逢辰不為樂,明日復如何"則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擔憂和迷惘。
通過這首詩,詩人巧妙地運用了簡潔明快的語言,以及對春天景象的生動描繪,讓讀者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同時也引發了對未來的思考和疑慮。整首詩以春天為背景,展現了人們在春天中的歡樂與感嘆,以及對時間流逝的思考,給人以啟發和思考的空間。
“二月忽已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rì zá yǒng jiǔ shǒu
春日雜詠九首
èr yuè hū yǐ pò, yī chūn qiáng bàn guò.
二月忽已破,一春強半過。
tí hú gōng huàn kè, bù gǔ qiǎo dāng gē.
提壺工喚客,布谷巧當歌。
dé jiǔ xiān chóu jǐn, xī huā fān hèn duō.
得酒先愁盡,惜花翻恨多。
féng chén bù wéi lè, míng rì fù rú hé.
逢辰不為樂,明日復如何。
“二月忽已破”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