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渭北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衣冠渭北游”全詩
應從天上樂,不為世間留。
龍去鼎湖晚,雁飛汾水秋。
群臣淚橫臆,空拜翠云裘。
分類:
《挽仁宗皇帝辭五首》鄭獬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仁宗皇帝辭五首》是宋代鄭獬的作品。這首詩以五首連續的辭章形式,表達了對仁宗皇帝的挽詞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歌舞西陵望,
衣冠渭北游。
應從天上樂,
不為世間留。
中文譯文:
歡歌舞在西陵瞻望,
身著華麗衣冠游于渭北。
應該回歸天上的樂園,
不再停留在塵世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皇帝在西陵觀賞歌舞時的景象。皇帝身著盛裝,游玩在渭北地區,欣賞美好的景色和音樂。然而,詩人表達了一種對皇帝的勸告或感慨,認為皇帝應該回到天上的樂園,不再停留在塵世間。這種觀點可能是因為對世俗的繁華和紛擾感到厭倦,希望皇帝能超脫塵世的束縛,追求更高尚的境界。
第二首:
龍去鼎湖晚,
雁飛汾水秋。
群臣淚橫臆,
空拜翠云裘。
中文譯文:
龍已離開鼎湖,夕陽西下,
雁兒飛過汾水,秋天的氣息。
群臣們淚水滿面,
只能虛拜于翠云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皇帝離世的悲傷和追思之情。龍象征著皇帝,鼎湖可能是指皇帝生前居住或經常出游的地方。夕陽西下,雁兒飛過的景象,以及群臣們的淚水,都表明了皇帝已經離世,人們對他的離去感到悲痛。虛拜于翠云裘則是對皇帝的致敬,同時也暗示了皇帝已經回歸天上。
第三首:
昔日延英殿,
今來望云樓。
忽聞喪樂作,
空與白頭羞。
中文譯文:
昔日的延英殿,
如今變成了望云樓。
突然聽到了喪樂的聲音,
只能悲痛地低下白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皇帝昔日的光輝與現實的反差。延英殿是皇帝昔日的居所,象征著帝王的權威和榮耀。然而,現在皇帝已經離世,延英殿變成了望云樓,反映了皇帝的消逝和一切的虛幻。喪樂的聲音傳來,表明了皇帝的離世,詩人只能悲傷地低下白發,表達了對皇帝的敬意和悼念之情。
第四首:
蓬萊宮闕遠,
扶桑日暮春。
天子倏成塵,
群公泣幽塵。
中文譯文:
蓬萊御闕遙遠,
扶桑的太陽在春天黃昏。
天子突然化為塵土,
群臣們哭泣在幽冥之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寓言的方式表達了皇帝的消逝和人生的短暫。蓬萊御闕是神話中仙境的象征,扶桑則是古代東方的稱呼,代表太陽的東升之地。然而,皇帝最終也只能像塵土一樣消失。群臣們哭泣在幽冥之中,表達了對皇帝的無盡哀思和對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第五首:
江帶晴山雨,
舟行暮島風。
羽書今已絕,
應是鬼神通。
中文譯文:
江水帶著晴天的山雨,
船只行駛在黃昏的小島上,吹著微風。
羽書已經不再傳遞消息,
應該是通往鬼神之間的信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的描寫表達了皇帝的歸途和超脫。江水帶著晴天的山雨,船只在黃昏時分行駛在小島上,微風吹拂著船帆。這種景象描繪了皇帝的離去,他即將超越塵世,通向鬼神之間的境地。羽書不再傳遞消息,暗示了皇帝已經超脫了塵世的紛擾,與鬼神相通。
整首詩以辭章的形式,通過描繪皇帝的離世和超脫,表達了對仁宗皇帝的挽詞之情。詩中融入了對世俗的厭倦、對人生短暫的思考以及對皇權的虛幻性的思索。通過自然景觀的描寫和象征的運用,詩人以一種悲愴的情感和超脫的態度,將皇帝的離世與人生的無常相結合,展現了深刻的詩意。
“衣冠渭北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rén zōng huáng dì cí wǔ shǒu
挽仁宗皇帝辭五首
gē wǔ xī líng wàng, yì guān wèi běi yóu.
歌舞西陵望,衣冠渭北游。
yìng cóng tiān shàng lè, bù wéi shì jiān liú.
應從天上樂,不為世間留。
lóng qù dǐng hú wǎn, yàn fēi fén shuǐ qiū.
龍去鼎湖晚,雁飛汾水秋。
qún chén lèi héng yì, kōng bài cuì yún qiú.
群臣淚橫臆,空拜翠云裘。
“衣冠渭北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