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馬折花山徑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下馬折花山徑邊”全詩
山中人家改新火,隔樹吹來榆柳煙。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故山春日(四首)》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故山春日(四首)》是明代詩人楊基的作品。這首詩以描繪春天的景色為主題,通過描述梨花、山徑、炊煙等元素,展現了作者對故鄉山水的深情。
詩意:
詩中的梨花是春天的象征,它們的姿態嬌媚可愛,引人憐愛。詩人下馬之后,在山徑邊采摘梨花,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親近和對美好事物的欣賞。山中的人家則在這個春天里炊煙裊裊,意味著生活的繁忙和世間萬物的興盛。隔著樹林,微風吹來了榆樹和柳樹的煙霧,給人一種寧靜和宜人的感受。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自然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春天景色的生動描繪。詩人通過梨花、山徑、炊煙等形象的描繪,展現了他對故鄉春天的深情和對自然的贊美。詩中所描繪的景象清新宜人,給人一種清靜、愉悅的感受。通過細膩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作者眼中的故山春日的美麗景象中。
這首詩的意境明快而歡樂,展現了春天的生機勃勃和景色宜人的一面。作者運用了簡練的語言,卻能準確地捕捉到自然景物的美妙之處。通過對梨花、山徑和炊煙的描繪,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溫暖的春日場景中,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喜悅。
總之,楊基的《故山春日(四首)》以簡練而自然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美麗景色,表達了對故鄉的眷戀和對自然的贊美。詩中的景象清新宜人,表現出春天的生機和美好,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溫暖和喜悅。
“下馬折花山徑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ù shān chūn rì sì shǒu
故山春日(四首)
lí huā liǎng zhī chūn kě lián, xià mǎ zhé huā shān jìng biān.
梨花兩枝春可憐,下馬折花山徑邊。
shān zhōng rén jiā gǎi xīn huǒ, gé shù chuī lái yú liǔ yān.
山中人家改新火,隔樹吹來榆柳煙。
“下馬折花山徑邊”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