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露動林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防露動林于”全詩
燒薙杏花初。
滮池侵黍稷。
谷水播菑畬。
六月蟬鳴稻。
千金龍骨渠。
含風搖古度。
防露動林于。
分類:
作者簡介(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奉和永豐殿下言志詩 六》庾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和永豐殿下言志詩 六》是南北朝時期庾信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興云榆莢晚。
燒薙杏花初。
滮池侵黍稷。
谷水播菑畬。
六月蟬鳴稻。
千金龍骨渠。
含風搖古度。
防露動林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夏日的景象,展現了大自然和人類勞動的景觀。詩中描述了云彩飄動的夕陽下的榆樹莢,初夏中燃燒著尚未凋謝的杏花,滮池的水流已經漲過黍稷田,谷水在田野上灌溉莊稼,六月時節蟬鳴在稻田中,千金的池塘中有著巨大的魚骨,微風吹拂著古老的渡口,防止露水滴落動搖著森林。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了夏季的田園景色和人們的勞作場景。庾信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勞作情景,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農耕勞動的敬意。詩中的景物描寫生動而富有節奏感,通過對細節的描繪,展現了豐收時節的喜悅和景象。作者運用形象的描寫手法,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夏季的熱情和豐饒,同時也表達了對農民辛勤勞作的贊美。整首詩意境清新,語言質樸,給人以愉悅和寧靜的感受。
庾信是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感情真摯而著稱。這首詩詞展示了他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對勞動生活的熱愛,體現了他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情和關懷。
“防露動林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yǒng fēng diàn xià yán zhì shī liù
奉和永豐殿下言志詩 六
xìng yún yú jiá wǎn.
興云榆莢晚。
shāo tì xìng huā chū.
燒薙杏花初。
biāo chí qīn shǔ jì.
滮池侵黍稷。
gǔ shuǐ bō zāi shē.
谷水播菑畬。
liù yuè chán míng dào.
六月蟬鳴稻。
qiān jīn lóng gǔ qú.
千金龍骨渠。
hán fēng yáo gǔ dù.
含風搖古度。
fáng lù dòng lín yú.
防露動林于。
“防露動林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