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轡下雕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舍轡下雕輅”全詩
更衣奉玉床。
斜簪映秋水。
開鏡比春妝。
所畏紅顏促。
君恩不可長。
鵁冠且容裔。
豈吝桂枝亡。
分類: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攜手曲》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攜手曲》是南北朝時期的一首詩詞,作者是沈約。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舍下馬,走近車轅。
更衣整理床上的玉帳。
斜插簪子映照秋水。
對鏡開啟比擬春妝。
我害怕美貌會使你心急。
君主的恩寵不會長久。
我愿意承受髻上的羽冠。
又豈會舍棄桂枝的枯亡。
詩意和賞析:
《攜手曲》描繪了一位美貌的女子思念深愛的君主的心情。詩中以對比的手法,展現了女子在君主的寵愛和美貌之間的糾結和困惑。
詩的開篇,舍下馬,走近車轅,表達了女子懷著忐忑的心情,靠近君主的馬車,希望能親近他。更衣整理床上的玉帳,揭示了女子為了迎合君主而打扮自己,以期引起他的喜歡。
接下來的兩句,斜插簪子映照秋水,對鏡開啟比擬春妝,表現了女子對自己容貌的關注和修飾,她斜插著簪子,映照在秋水中,以及準備比春天還美麗的妝容。這些細節揭示了女子對君主的傾心和對自己美貌的自豪。
然而,接下來的兩句所畏紅顏促,君恩不可長,呈現了女子的矛盾心情。她害怕自己的美貌會使君主心急,而君主的寵愛也不會長久。這種矛盾感使她感到不安和困惑。
最后兩句,鵁冠且容裔,豈吝桂枝亡,表達了女子的決心和忠誠。她愿意承受髻上的羽冠,即使桂枝凋零也不會舍棄君主。這展示了女子對君主的忠貞和奉獻。
整首詩通過描寫女子對君主的思念和情感的糾結,表達了南北朝時期女子對君主的忠誠和無奈。同時,詩中通過對美貌和寵愛的反思,探討了虛榮與真愛之間的沖突。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矛盾的情感展現了南北朝時期女子的內心世界和社會背景。
“舍轡下雕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é shǒu qū
攜手曲
shě pèi xià diāo lù.
舍轡下雕輅。
gēng yī fèng yù chuáng.
更衣奉玉床。
xié zān yìng qiū shuǐ.
斜簪映秋水。
kāi jìng bǐ chūn zhuāng.
開鏡比春妝。
suǒ wèi hóng yán cù.
所畏紅顏促。
jūn ēn bù kě zhǎng.
君恩不可長。
jiāo guān qiě róng yì.
鵁冠且容裔。
qǐ lìn guì zhī wáng.
豈吝桂枝亡。
“舍轡下雕輅”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