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餅焦涎滿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阿婆餅焦涎滿頤”全詩
打麥作餉知何時,阿婆餅焦涎滿頤。
更愿春蠶一百箔,賣新得價絲貴樂。
葫蘆沽酒和家酌,免教灶婦嘲姑惡。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禽語》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禽語》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脫卻布褲博米歸,
崗泥滑滑行苦遲。
打麥作餉知何時,
阿婆餅焦涎滿頤。
更愿春蠶一百箔,
賣新得價絲貴樂。
葫蘆沽酒和家酌,
免教灶婦嘲姑惡。
中文譯文:
脫下粗布褲子,收獲了稻谷歸家,
山坡上的泥巴滑溜溜,行走艱難遲緩。
打麥作為生活的謀生手段,不知何時才能完成,
老奶奶做的餅干烤焦了,口水滿溢頤口。
更希望春天的蠶可以吐出一百張絲綢,
賣出新鮮的絲綢可以獲得高價,帶來幸福和快樂。
拿葫蘆裝酒,在家中自斟自飲,
避免了灶間的婦女嘲笑和誹謗。
詩意和賞析:
《禽語》描繪了宋代農村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和農民的愿望。詩中的主人公脫下布褲,全神貫注地勞作,艱難地行走在滑溜的山坡上,表現了農民辛勤勞作、艱苦生活的形象。
詩中提到的打麥作餉是指打麥收割谷物作為生活的謀生手段,但作者對于何時能夠完成這個任務心存疑慮。阿婆做的餅干烤焦了,反映了農村生活的樸素,但也表達了對美食的渴望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詩中接著提到了春蠶吐絲和絲綢的生產。作者希望春蠶能夠吐出大量的絲綢,這樣就能夠賣出高價,生活會更加幸福和快樂。這里春蠶和絲綢象征著豐收和富裕,傳達了對美好未來的期盼。
最后,詩中描述了在家中享受自己釀制的酒。葫蘆是一種常見的釀酒工具,作者用它來沽酒,并在家中自斟自飲,以避免了灶間婦女的嘲笑和誹謗。這表達了對自由自在、舒適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通過描繪農民的生活瑣事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展現了一種樸實、真摯的情感。它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直接表達了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對辛勤勞作的感慨,給人以溫暖、親切的感覺。
“阿婆餅焦涎滿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n yǔ
禽語
tuō què bù kù bó mǐ guī, gǎng ní huá huá xíng kǔ chí.
脫卻布褲博米歸,崗泥滑滑行苦遲。
dǎ mài zuò xiǎng zhī hé shí, ā pó bǐng jiāo xián mǎn yí.
打麥作餉知何時,阿婆餅焦涎滿頤。
gèng yuàn chūn cán yī bǎi bó, mài xīn dé jià sī guì lè.
更愿春蠶一百箔,賣新得價絲貴樂。
hú lú gū jiǔ hé jiā zhuó, miǎn jiào zào fù cháo gū è.
葫蘆沽酒和家酌,免教灶婦嘲姑惡。
“阿婆餅焦涎滿頤”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