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底副君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持底副君憂”全詩
公卿危左衽,江漢故東流。
風斷黃龍府,云移白鷺洲。
云何舒國步,持底副君憂。
世事非難料,吾生本自浮。
菊花紛四野,作意為誰秋。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感事》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事》是宋代陳與義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喪亂那堪說,
戰爭竟未停。
朝廷危在左襟,
江漢水卻向東流。
風斷黃龍府,
云移白鷺洲。
天地之間何處是安寧,
我心中卻充滿憂愁。
世事難以預料,
我的生命如同漂流。
菊花盛開四野,
我在思索秋天的意味。
這首詩詞以戰亂為背景,抒發了詩人對時局的感嘆和憂慮。詩人描繪了戰亂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對戰亂和動蕩的痛心之情。他指出朝廷的危機,江漢的水卻不受影響地向東流去,暗示著國家的困境與人民的苦難。詩中的黃龍府和白鷺洲是地名,暗示著政治和自然環境的破碎和變遷。
詩人通過對戰亂景象的描寫,表達了對國家和民眾命運的關切。他思考著世事的不可預料性,意識到人生本來就像漂流一般,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最后,他以菊花盛開的景象作為象征,思考著秋天所代表的意義,探討著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戰亂和動蕩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痛心之情,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生命和人生意義的思考。詩人運用景物的描寫和象征的意象,給詩詞賦予了深刻的詩意,引發讀者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
“持底副君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shì
感事
sāng luàn nà kān shuō, gān gē jìng wèi xiū.
喪亂那堪說,干戈竟未休。
gōng qīng wēi zuǒ rèn, jiāng hàn gù dōng liú.
公卿危左衽,江漢故東流。
fēng duàn huáng lóng fǔ, yún yí bái lù zhōu.
風斷黃龍府,云移白鷺洲。
yún hé shū guó bù, chí dǐ fù jūn yōu.
云何舒國步,持底副君憂。
shì shì fēi nàn liào, wú shēng běn zì fú.
世事非難料,吾生本自浮。
jú huā fēn sì yě, zuò yì wèi shuí qiū.
菊花紛四野,作意為誰秋。
“持底副君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