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身得不去門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沒身得不去門墻”全詩
管小始疑天可盡,綆窮終信海非量。
始慚自待從來薄,不及時中適取狂。
安得此生天與幸,沒身得不去門墻。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贈孫莘老》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孫莘老》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王令。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
至愚不學常如足,
盛德之充久自彰。
管小始疑天可盡,
綆窮終信海非量。
始慚自待從來薄,
不及時中適取狂。
安得此生天與幸,
沒身得不去門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孫莘老的贊美和敬意。詩人以自謙的態度,稱自己為至愚,沒有學問,但認為孫莘老的盛德會經久不衰,并自行顯露。管小指的是管仲,是古代中國春秋時期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對人才的評價很高,但詩人開始對孫莘老的能力表示懷疑,認為他可能無法完全掌握天下事務。然而,終究詩人相信,在經驗的積累中,孫莘老會明白大海是無法用尺度來衡量的。
詩人接著表達了自己的慚愧和自責,認為自己對待孫莘老一直很輕薄,沒有及時領悟他的才能,錯失了機會。他渴望能夠在這一生中與孫莘老結緣,得到天上的幸福,擺脫塵世的束縛。
這首詩詞通過對孫莘老的稱贊和對自身的反思,表達了對才智和智慧的崇敬,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自己過去的失誤和對未來的向往。
“沒身得不去門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sūn shēn lǎo
贈孫莘老
zhì yú bù xué cháng rú zú, shèng dé zhī chōng jiǔ zì zhāng.
至愚不學常如足,盛德之充久自彰。
guǎn xiǎo shǐ yí tiān kě jǐn, gěng qióng zhōng xìn hǎi fēi liàng.
管小始疑天可盡,綆窮終信海非量。
shǐ cán zì dài cóng lái báo, bù jí shí zhōng shì qǔ kuáng.
始慚自待從來薄,不及時中適取狂。
ān dé cǐ shēng tiān yǔ xìng, méi shēn dé bù qù mén qiáng.
安得此生天與幸,沒身得不去門墻。
“沒身得不去門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