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免慚巖下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從此免慚巖下者”全詩
強接俗庸中反道,敢嫌貧病是欺天。
圍形古寺諳尋鶴,照蘚秋廊擬疏玄。
從此免慚巖下者,子真高興未蕭然。
分類:
作者簡介(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后,曾漫游江淮間,后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城中書事》林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城中書事》是宋代詩人林逋的作品。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在城中的生活和心境。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
一門深掩得閑權,
純白遺風要獨全。
強接俗庸中反道,
敢嫌貧病是欺天。
圍形古寺諳尋鶴,
照蘚秋廊擬疏玄。
從此免慚巖下者,
子真高興未蕭然。
這首詩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對于城中瑣事的厭倦和對于清靜自由生活的向往。作者通過深閉門戶來追求寧靜,保持自己純潔的風格。他拒絕接受庸俗的世俗觀念,堅守自己的道德信仰。作者敢于批評那些嘲笑貧窮和疾病的人,認為這種行為是對天意的嘲弄。
詩中還描繪了一座古寺,作者熟悉地尋找著仙鶴的蹤跡,照亮了被苔蘚覆蓋的秋廊,試圖模仿玄妙的修行之道。通過這些描寫,作者表達了自己追求高尚境界的愿望。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從此不再慚愧于低下的境遇,他的內心充滿了喜悅,尚未完全消除世俗的煩擾。
這首詩通過對城中生活的批判和對自由寧靜的追求,展現了作者對于高尚品質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從此免慚巖下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g zhōng shū shì
城中書事
yī mén shēn yǎn dé xián quán, chún bái yí fēng yào dú quán.
一門深掩得閑權,純白遺風要獨全。
qiáng jiē sú yōng zhōng fǎn dào, gǎn xián pín bìng shì qī tiān.
強接俗庸中反道,敢嫌貧病是欺天。
wéi xíng gǔ sì ān xún hè, zhào xiǎn qiū láng nǐ shū xuán.
圍形古寺諳尋鶴,照蘚秋廊擬疏玄。
cóng cǐ miǎn cán yán xià zhě, zǐ zhēn gāo xìng wèi xiāo rán.
從此免慚巖下者,子真高興未蕭然。
“從此免慚巖下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