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向衡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日向衡陽”全詩
自言秦隴水,能斷楚人腸。
失意倦京國,羇愁成鬢霜。
何如伴征鴈,日日向衡陽。
分類: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送廖八下第歸衡山》歐陽修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廖八下第歸衡山》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經作為關中的客人,曾經游歷過百二個疆域。
自稱為秦隴水,能夠感受到楚人的痛苦。
因為失意而厭倦了京都的生活,困擾和憂愁使我的白發如霜。
何不與征鴻為伴,每天都向著衡陽的方向飛翔。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歐陽修對自己的失意和困擾的感受,同時也表達了他對衡山的向往和渴望。詩人曾經在關中游歷,見識過廣闊的疆域,他自稱為秦隴水,意味著他能夠感同身受楚人的痛苦。然而,他因為失意而厭倦了京都的生活,羈愁使他的白發如霜。因此,他希望能夠與征鴻為伴,每天都向著衡陽的方向飛翔,尋找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的心境和情感,展現了他對京都生活的厭倦和對衡山的向往。詩人以自己曾經作為關中客人的經歷,表達了對廣闊疆域的了解和感悟。他自稱為秦隴水,意味著他能夠體會到楚人的痛苦,顯示了他對人民疾苦的關注和同情。然而,他因為失意而感到倦怠,羈愁使他的白發如霜,表達了他內心的困擾和憂愁。最后,他希望能夠與征鴻為伴,每天都向著衡陽的方向飛翔,尋找內心的寧靜和自由。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和追求的渴望,同時也展現了他對人民疾苦的關懷。
“日日向衡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iào bā xià dì guī héng shān
送廖八下第歸衡山
céng zuò guān zhōng kè, cháng kuī bǎi èr jiāng.
曾作關中客,嘗窺百二疆。
zì yán qín lǒng shuǐ, néng duàn chǔ rén cháng.
自言秦隴水,能斷楚人腸。
shī yì juàn jīng guó, jī chóu chéng bìn shuāng.
失意倦京國,羇愁成鬢霜。
hé rú bàn zhēng yàn, rì rì xiàng héng yáng.
何如伴征鴈,日日向衡陽。
“日日向衡陽”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