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成四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而成四時”全詩
花落鳥啼,而成四時。
物有才德,水為官師。
空明湛群木之影,搏擊下諸峰之巘。
游魚靜而知機,君子樂而忘歸。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巖下放言五首之釣臺》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巖下放言五首之釣臺》是宋代文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巖石下放言五首之一:釣臺
林中居住野處,卻洞悉萬事。花兒凋落鳥兒啼叫,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一切事物都有各自的才德,水是官師的楷模。明澈的水中映照著群木的倒影,翻騰激蕩在山峰之巔。游動的魚靜靜地悟得其中的機理,君子歡樂而忘卻了歸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在山林中的閑適生活與深刻的思考。他以自然景物為背景,借以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和人生哲理。
詩中描繪了山林中的寧靜景象,作者居住在這樣的環境中,洞悉了世間萬物的本質和道理。花兒凋落、鳥兒啼叫代表著四季更迭,生命的輪回,而作者卻能從中領悟到更深層次的道理。
詩中提到的水是官師的楷模,表明作者從水的品質中體察到各種事物都有其獨特的才德,水以其純凈、自然的特質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水中倒影的群木和山峰之間的激蕩景象,形容出山水之間的壯麗景觀。這種景象象征著世間事物的變化和沖突,而作者以空明湛澈的水中映照出來,表達了他對于世間萬象的洞察和超然的心態。
最后,詩中提到游動的魚靜靜地悟得其中的機理,君子歡樂而忘卻了歸途。這句表達了作者對于魚兒的贊賞,以及君子追求知識和歡樂的境界。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載體,通過對山林、水、魚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于生活的思考和對人生哲理的體悟。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追求內心寧靜和智慧的境界。
“而成四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n xià fàng yán wǔ shǒu zhī diào tái
巖下放言五首之釣臺
lín jū yě chù, ér guàn wàn shì.
林居野處,而貫萬事。
huā luò niǎo tí, ér chéng sì shí.
花落鳥啼,而成四時。
wù yǒu cái dé, shuǐ wèi guān shī.
物有才德,水為官師。
kōng míng zhàn qún mù zhī yǐng, bó jī xià zhū fēng zhī yǎn.
空明湛群木之影,搏擊下諸峰之巘。
yóu yú jìng ér zhī jī, jūn zǐ lè ér wàng guī.
游魚靜而知機,君子樂而忘歸。
“而成四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