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疑御寇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猶疑御寇歸”全詩
鶴去書空在,鳧閒舄自飛。
驂鸞仙馭遠,出岫昔心違。
拂衽雄風動,猶疑御寇歸。
分類:
作者簡介(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學家。字子京,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后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天圣二年進士,官翰林學士、史館修撰。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書成,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謚景文,與兄宋庠并有文名,時稱“二宋”。詩詞語言工麗,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
《訪隱者不遇》宋祁 翻譯、賞析和詩意
《訪隱者不遇》是宋代詩人宋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青蘿白石扉,霞薄動春暉。
翠翹書空在,鳧閑舄自飛。
驂鸞仙馭遠,出岫昔心違。
拂衽雄風動,猶疑御寇歸。
中文譯文:
青藤覆蓋的白色石門,微薄的霞光隨著春日的陽光搖曳。
翠翹的書卷空懸在那里,野鴨自由自在地飛翔。
神馬驂鸞駕馭遙遠,離開山岳,曾經的心意已經違背。
拂去衣袖,雄風猛烈地吹動,仍然懷疑敵寇是否歸來。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訪問隱居者的情景,但卻未能見到隱居者本人。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運用象征手法,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思考和感受。詩人以自然景物的變化和動態來映襯自己的情感,表達了對隱居者的思念和對過去心意的追憶。詩中還透露出一種對未來的擔憂和疑慮,以及對外來敵寇的警惕。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過描繪自然景物來表達詩人的情感和思考。青藤、白石、霞光等景物形象生動,給人以清新、寧靜的感覺。詩中的驂鸞、鳧閑等動物形象則象征著自由和遠離塵囂的生活態度。通過這些意象的運用,詩人表達了對隱居者的思念和對過去心意的追憶,同時也透露出對未來的擔憂和對外來敵寇的警惕。整首詩詞意境深遠,給人以思索和遐想的空間,展現了宋代詩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和情感表達能力。
“猶疑御寇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ng yǐn zhě bù yù
訪隱者不遇
qīng luó bái shí fēi, xiá báo dòng chūn huī.
青蘿白石扉,霞薄動春暉。
hè qù shū kōng zài, fú xián xì zì fēi.
鶴去書空在,鳧閒舄自飛。
cān luán xiān yù yuǎn, chū xiù xī xīn wéi.
驂鸞仙馭遠,出岫昔心違。
fú rèn xióng fēng dòng, yóu yí yù kòu guī.
拂衽雄風動,猶疑御寇歸。
“猶疑御寇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