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山頭暮煙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焉耆山頭暮煙紫”全詩
大胡太息小胡悲,投鞍欲眠且復起。
漢家詔用李輕車,萬丈戰云來壓壘。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焉耆行》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焉耆行》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焉耆山頭暮煙紫,
牛羊聲斷行人止;
平沙風急卷寒蓬,
天似穹廬月如水。
大胡太息小胡悲,
投鞍欲眠且復起。
漢家詔用李輕車,
萬丈戰云來壓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焉耆山為背景,描繪了一幅邊塞風光和邊疆生活的景象。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相結合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邊塞辛苦生活和戰爭壓力的體驗和感慨。
首句"焉耆山頭暮煙紫",描述了暮色中焉耆山上的紫色煙霧,給人一種神秘而寂靜的感覺。"牛羊聲斷行人止"暗示著邊塞的寂靜與孤獨,表示行人在這片荒涼之地的行進被牛羊的聲音所打斷,生活的艱辛與邊塞的荒涼感盡顯無遺。
接下來的兩句"平沙風急卷寒蓬,天似穹廬月如水",描繪了邊塞平沙上狂風卷起的寒蓬,天空高遠如穹廬,月亮皎潔如水。這里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現了邊塞地區的荒涼和遼闊,以及人們在這樣的環境下的艱辛生活和情感的寄托。
第三、四句"大胡太息小胡悲,投鞍欲眠且復起",描繪了大胡、小胡兩個胡人的情感。大胡太息,小胡悲嘆,表達了他們對邊塞生活的痛苦和悲傷之情。"投鞍欲眠且復起"則展現了胡人們在長途跋涉、勞累之后的疲憊,但仍然要繼續前行的堅毅和奮斗精神。
最后兩句"漢家詔用李輕車,萬丈戰云來壓壘",點明了邊塞的軍事壓力和戰爭的威脅。"漢家詔用李輕車"指的是漢朝時期,詔命李廣用輕車壓制匈奴的故事,暗示著胡人們面對著漢軍的強大壓力。"萬丈戰云來壓壘"形象地描繪了戰爭的氛圍和邊塞的危機感。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與人物形象相結合,通過描繪邊塞的荒涼景象、人們的痛苦與堅毅,以及戰爭的壓力,表達了對邊塞生活的感慨和對戰亂的思考。它既展現了邊塞的辛酸與艱難,又表現了邊塞人民的頑強與堅守,具有濃厚的邊塞情懷和對生活的思考。同時,通過詩中的意象和對比,傳達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和感受,使整首詩更具意境和感染力。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獨特的意象描繪了邊塞地區的荒涼和艱辛,以及人們在其中的生活和情感。它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邊塞生活和戰爭的思考和感慨,展現了對邊疆人民的敬意和對生命的反思。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象,深深觸動人心,展現了陸游獨特的詩歌才華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焉耆山頭暮煙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ān qí xíng
焉耆行
yān qí shān tóu mù yān zǐ, niú yáng shēng duàn xíng rén zhǐ píng shā fēng jí juǎn hán péng, tiān shì qióng lú yuè rú shuǐ.
焉耆山頭暮煙紫,牛羊聲斷行人止;平沙風急卷寒蓬,天似穹廬月如水。
dà hú tài xī xiǎo hú bēi, tóu ān yù mián qiě fù qǐ.
大胡太息小胡悲,投鞍欲眠且復起。
hàn jiā zhào yòng lǐ qīng chē, wàn zhàng zhàn yún lái yā lěi.
漢家詔用李輕車,萬丈戰云來壓壘。
“焉耆山頭暮煙紫”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